目前,各类市场主体纷纷投入冷链物流建设,各路资本也加快抢滩布局。根据统计机构提供的数据显示,自2014年以来,我国冷链物流市场年均增长率超过20%,预计到2023年,将达到5200亿元规模,到2030年将达到万亿规模。
据了解,这一灌溉智能监测系统已获国家发明专利,而其灌溉智能控制和监测系统则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目前,月光广场已经实现绿地实时监测和智能灌溉同步试点,全市开展土壤墒情监测的点位已有200个,分布在主要道路、广场游园的绿地中。
为了扶持我国冷链物流发展,政府也下发多个文件。去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4个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意见》;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的通知》;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及商务部发布《关于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的指导意见》等文件中均有提出对冷链物流产业建设的相关意见和规划。
其中,墒情是指土壤的湿度情况。这套灌溉智能控制和监测系统,不仅监测土壤湿度,还监测环境中的温度和降雨情况,比如湿度低于50%,电磁阀就会自动打开浇水;温度低于5℃,无论湿度如何,电磁阀都会自动关闭,以免浇水造成冰冻。流量传感器则是通过对供水管流量的监测,预警其可能出现的管道破损。
虽然在政策的帮扶下,国内冷链物流发展红火。但是,产业内仍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亟待解决。据了解,国内冷链物流全系统发展缺乏整体的统筹规划,各地冷链物流建设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各层级、各区域间的冷链物流建设发展不均衡,联动性不强,尚未形成完整的、可持续的冷链物流体系。
在仪器中,来自信号光纤的光与一稳定的参考光束混合,由于信号光纤受被测参数的影响,其传播的光信号相位发生变化,因此两光柱产生干涉。原理上,用一适当的相位检测器可以检测小的变化,用条纹计数器可以检测大的变化。参考光束按应用状态不同可以经过或不经过频移,光的频移通常用布勒格盒完成。干涉仪的布局要求十分严格,一个主要难点是,光的偏振面经过光纤后散射。这样,有时会因参考光束和信号光束正交偏振而观察不到干涉条纹。光纤测温计是一种极灵敏的仪器,若参考光路平稳,则可测出几分之一摄氏温度的变化。
当前,加强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和迫切需要。冷链运输就是讲究时效性,要和时间“赛跑”。如若基础设施不完善,布局不合理,食品在运输时间上的稍微延迟,就可能对其品质产生影响。在冷链行业内,主要的基础设施有冷库、冷藏车、保温盒、超市的冷藏陈列柜等,相关企业不仅要完善各类设施,还要对其进行合理布局,避免冷链环节中出现脱冷这一现象,提高冷链的有管理水平。
将传感器插入绿地下,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温度等指标,当湿度低于一定数值时,灌溉系统自动启动浇灌……目前,南京市正加快推进智慧园林在城市园林绿化项目养护中的应用。目前,南京绿化园林部门已在主要道路、广场等的绿地布设200个监测点。
在鼓楼区月光广场绿地上,园林养护单位布设了2处土壤墒情监测点。小小的立杆上装着太阳能电池板,为整套监测控制系统供电。立杆前方一块小小的盖板地下,安装着土壤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雨量传感器,以及供水管的电磁阀和流量传感器。
在鼓楼区月光广场绿地上,园林养护单位布设了2处土壤墒情监测点。小小的立杆上装着太阳能电池板,为整套监测控制系统供电。立杆前方一块小小的盖板地下,安装着土壤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雨量传感器,以及供水管的电磁阀和流量传感器。
此外,制冷设备的节能化、环保化也不能忽视。去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7部委联合印发了《绿色高效制冷行动方案》,要求到2022年,我国绿色高效制冷产品市场占有率将提高20%,实现年节电约1000亿千瓦时。到2030年,大型公共建筑制冷能效提升30%,制冷总体能效水平提升25%以上,绿色高效制冷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40%以上。
现在主要监测土壤的湿度和温度,接下来,还将考虑拓展监测范围,包括土壤的pH值,氮、磷、钾成分等,未来有望对城市绿化景观进行智能灌溉和精细化养护。
为了响应这一政策,冷链设备制造企业也开始对技术进行升级。例如,为了实现低碳环保的绿色经济,以节电、节水为主要特点的蒸发式冷凝器正在逐步推广应用。再例如,压缩机是冷库主要的用电设备,如何在保证满足制冷的前提下,提高压缩机运行的经济性与合理性是需要研究的方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