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厅长期以来,“招人难,留人更难”的心病始终无法破解;而机器人的出现,让这一现象大大改变。解放传菜员双腿,可高效传菜,24小时“上班”。因此,很多餐厅经理都在考虑启用传菜机器人或者是收盘机器人;毕竟,这些机器人响应了餐饮行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巨大需求。另外,顾客点餐后,后台将炒菜任务分配给烹饪机器人,开始菜品的烹制;在短时间内,顾客可尽享美食。
到2023年,中国大陆的装机容量有望从今年的第六名上升到第三大地区。不出意外的话,预计到2023年,日本和中国台湾仍将保持前两名的位置。
例如擎朗智能研发的机器人“花生”进入海底捞餐厅服务,单台运行140/天次,运送280个托盘,远超出人工运送200个托盘的工作量;对于传菜频次较高的火锅行业来说,这款机器人能够满足使用场景。又如稻香集团的不少分店都使用机器人炒菜,只要选取预设菜式,把材料顺序放入,便能自动烹调,三分钟后即可端出美味的菜品;该集团的传菜机器人也已经投入服务。
该报告是第一个涵盖了从2012年开始的12年时间,全国230多家拥有400多个设施的公司关于MEMS和传感器前端设施详细介绍的报告。该报告预测,2023年MEMS晶圆制造厂将占所有MEMS和传感器建成工厂的46%。图像传感器晶圆制造厂将占总数的40%,其它产品晶圆制造厂(同时生产MEMS和图像传感器)为14%。
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机器人可像人一样写作。2006 年,美国汤姆森公司较早使用机器人撰写经济和金融方面的新闻稿件。机器人的新闻写作其实是一种自然语言生成引擎,利用算法程序,通过采集大量的各种题材及高质量的数据,建立各种分类的庞大数据库,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从数据到认识、见解和建议的提升和跨越,后由机器自动生产新闻。
该报告还显示,从2018年到2023年,每年晶圆制造厂设备的投资额徘徊在40亿美元左右,其中大部分支出(估计占70%)专门用于制造300mm晶圆尺寸的图像传感器。
例如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的机器人运用目前该中心建立的地震数据管理与服务系统,通过数据抓取、数据加工、自动写稿、编辑签发的流程,其写作与播报的速度用秒来计算,迅速而准确。又如新华社的机器人“快笔小新”实现了采编业务与技术手段的深度融合,适用于体育赛事、经济行情、证券信息等快讯、简讯类稿件的写作,并提升了新闻信息的生产能力。
另外,该报告还显示了以下详细信息:各个工厂的位置、技术和产品,以及2012年至2023年的季度数据,内容如下:建筑和设备投资、装机容量、晶圆尺寸、流程节点等。
仅从上面界别的情况来看,在可预见的未来将会有不少人面临机器人带来的失业危机;但是,人们也不必对未来工作前景过度担忧。其实早在1990年,学者周海中教授在《论机器人》一文中就预言:机器人将渐渐取代人类的一些比较危险的工作和大量繁琐机械的工作,会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多便利和好处,也会给人们提供很多新的与自动化技术相关的就业岗位;因此,人们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以便在未来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一观点为人们应对未来挑战提供了重要参考。
同期,日本的晶圆厂设备投资预计将在2020年达到顶峰,接近20亿美元,而中国台湾将在2023年突破16亿美元。
机器人,尤其是智能机器人作为智能制造的代表性产品,将随着人工智能、新型材料、新型感知等前沿技术的进步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呈现出更加灵活、高效、安全、与人共融的新特征,并在社会供给、创造新消费需求两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当前机器人制造已进入2.0时代,也就是智能机器人时代;智能机器人可能会替代部分传统就业岗位,但同时也会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只有新型劳动力才能适应智能机器人时代。今后智能机器人将深度融入人们的工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未来即将进入人机交互与融合的新时代。
而2018年到2023年期间,将新增14个新的晶圆制造厂,主要用于尺寸在8英寸至12英寸的晶圆上的MEMS和传感器。中国大陆的新晶圆制造厂增长最快,其次是日本、中国台湾和欧洲。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无论是工业机器人还是服务机器人,亦或是特种机器人,其智能水平并不高,只能说是智能机器人的初级阶段。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尤其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5G等的发展,机器人的智能水平将不断提高和应用范围将越来越广,未来人们的工作、生活等方式就会发生巨大变化。就像人类历史上所有伟大创新一样,机器人革命不仅会推动生产力的提升,更会带来深远的社会影响。可以肯定的是,机器人革命带来的、更多的是那些我们无法预知的新职业,而它将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越来越深刻的影响。
在2018年,日本的MEMS和传感器产能方面居世界领先,其次是中国台湾、美洲和欧洲/中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