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行业是过去十年中国民营经济大闪光点之一。回顾中国快递行业发展历程,中国快递业从国有快递企业垄断、到民营快递企业相继创立群雄混战的局面,再到 2016 年“三通一达”集中上市,快递企业出现分化。2019年中国快递行业收入达到了7497.8亿元,在十年内行业收入翻了13倍多。中国快递行业的“黄金十年”是伴随着中国电商经济爆发式增长而实现的。目前,中国快递行业已进入分化阶段,速尔、优速、安能等企业纷纷退出快递市场;京东、苏宁等电商探索自建物流。
提升自动驾驶的另一项挑战是,需要使用3D数字地图对传统导航系统的2D地图进行补充。而3D数字地图,需要显示呈现海拔差异的定位信息,例如与高架高速公路、多层立交桥和多层停车场下方地面道路相关的数据。
目前,在世界各地都正在开发和建立三维数字地图(或称3D动态地图),这种地图不但能显示3D定位数据,还能显示各种动态变化因素,例如交通信号、行人和附近的车辆。随着5G技术的推出和商用,该技术预计将在不久的将来初具规模。
目前,在世界各地都正在开发和建立三维数字地图(或称3D动态地图),这种地图不但能显示3D定位数据,还能显示各种动态变化因素,例如交通信号、行人和附近的车辆。随着5G技术的推出和商用,该技术预计将在不久的将来初具规模。
2010-2019年,我国快递行业业务收入及业务总量均保持逐年增长的趋势。2019年,我国快递行业业务收入累计完成7497.8亿元,同比增长24.2%;我国快递行业业务量累计完成635.2亿件,同比增长25.3%,虽然增速较往年有所放缓,但仍然保持较快增速。
对此,目前,很多传感器厂商都会选择利用MEMS制造技术,将三轴加速度传感器与三轴陀螺仪传感器封装在一起,组成六轴惯性运动传感器,进行精确的航位推算,以较高精度测量及维护车辆位置,甚至协助在GNSS信号范围外及信号中断时进行自动驾驶,从而支持自动驾驶车辆的高精度惯性定位。同时,还会融入MEMS气压传感器技术,检测海拔差异数据,通过与3D动态地图获得的数据相对比,进行传感器融合处理后,可实现高精度的3D定位。
2020年1-8月,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480.5亿件,同比增长25.4%;业务收入累计完成5274.5亿元,同比增长14.1%。
然而,从1级和2级跳跃到3级及以上级别,将面临各种挑战,其中一项挑战就是航位推算。即使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范围之外的环境中,例如全球定位系统(GPS),航位推算软件也会对来自一系列传感器的数据进行处理,以计算车辆位置和运动,以便能够自主导航到目的地,同时保持高度精确的定位。
2020年1-8月,业务量方面,韵达完成81.79亿件,同比增长35.28%;圆通完成70.84亿件,同比增长32.66%;相比之下,顺丰业务量完成较少,仅有49.44亿件,但同比增速高,达到了77.46%,同时其业务收入多,高达897.55亿元,是韵达的4.8倍,是圆通的5.5倍,是申通的7.4倍。综合来看,顺丰业务量不及竞争对手,但顺丰票均单价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且在全行业价格缓慢下行的背景下保持坚挺。2019年顺丰单价23.62元比行业平均价格11.80元高了一倍,这也使得顺丰在业务量不及竞争对手的情况下,业务收入仍能位居前列。
而在与航位推算所需的机载传感器中,由加速度传感器和陀螺仪传感器组成的运动传感器尤为重要。由于弯道、坡度和车道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车辆行进方向和朝向也会不时发生变化;加速度传感器和陀螺仪传感器可以检测到这些车辆行进方向和朝向的变化。
从近期数据来看,行业需求高位企稳,同时行业竞争激烈,但就行业地位而言,的地位仍然稳固,以韵达、圆通、申通、顺丰为代表。2020年1-8月,中国快递行业CR4达到了52.65%,集中度进一步提升,激烈竞争叠加需求增速逐步放缓预示着行业出清或渐行渐近。
自动驾驶六级分类(0至5级)由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SAE)制定,现已在全球范围内采用。其中,3级及以上级别,可称为真正的自动驾驶,也就是无人驾驶。这是因为,这些级别的车辆配备了自动驾驶模式,无需人工控制即可驾驶。通俗地讲,这种模式可让人们将驾驶权交给车辆。
未来,中国快递行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我国快递行业市场潜力很大:一方面,综合国力迅速提升,国内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位,国家基础设施迅速改善,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社会基本稳定,法治逐步完善,中国经济进入好的发展阶段;另一方面,“五化”(市场化、城镇化、信息化、工业化、化)进程为快递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契机。2020年受疫情影响,中国快递行业业务收入及业务总量将较2019年有所下降,但此后将会保持持续增长态势,预计2025年,业务收入将突破1万亿元,业务总量接近1000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