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轮胎基础的功能是满足安全,但深层和长远的是要考虑是各种路况下的电脑反应,轮胎再好,解决不了AI的问题,也是没有用的。”一位汽车行业的资深人士说道。
不难发现,不管是3D打印轮胎、真空轮胎还是球形轮胎,从外形设计上看,首先都是满足的基础安全性,但考虑到未来自动驾驶、智能网联,轮胎都必须参与信息数据的传输、处理。上述如米其林、马牌、固特异的轮胎也都是嵌入了感应技术,以与车机互联传输信息。
“作为让汽车的智能终端,轮胎必须更快、更完整地读取道路信息,同时其传感器需要同自动驾驶的人工智能系统联合。”倍耐力方面向盖世汽车表示,所有自动驾驶领域的参与者,都试图充分利用轮胎提供的信息。
固特异的IntelliGrip轮胎采用先进的Chip-in-Tire嵌入式感应技术,可以感应包括路面情况以及天气条件在内的驾驶环境,遇到湿滑路面时,传感器能在第一时间内将信息传递给汽车,同时,先进的主动耐磨技术可以评估轮胎的工作状态。
2019年的东京车展上,丰田汽车公司推出的CONCEPT-爱i Ride概念车,就率先搭载了固特异IntelliGrip轮胎,该轮胎还帮助自动驾驶汽车收集包括道路上的其他车辆、驾驶者、行人以及城市公共设施网在内的海量数据,整个过程不需要驾驶者主动介入。
固特异“Eagle-360”球形概念轮胎的每个轮胎中的传感器还可发送道路条件数据到其他轮胎。初步研究证明,固特异的新旧智能网联轮胎均可实现制动距离缩短高达30%。
2020年1月,普利司通发布新一代传感器技术,采用新一代物联网(IoT)技术,除了追踪轮胎充气压力和温度外,此一智能应变传感器还可以测量轮胎使用时的动态变化,并采用一种专有算法将智能应变传感器收集的数据转换为轮胎荷载和磨损信息,然后将该信息收集起来发送到云端。
2020年底,米其林宣布计划在2023年前在其生产的所有汽车轮胎中加入射频识别(RFID)芯片,以记录数据并对车辆状况进行评估。
借助轮胎与车辆之间的通信,RFID技术将使高级驾辅助系统(ADAS)等功能更好的适应轮胎特性。例如,轮胎在冬季与夏季需要不同的制动特性,一旦轮胎也具备智能网联功能之后,就可以更好的发挥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的先进功能了。
除了提高安全性,加入传感器后的轮胎,还有更多的商业可能。
米其林将可跟踪每条轮胎的整个生命周期,通过“预测性维护服务”提升售后效率,也可以允许对回收进行验证,并且提升能源回收项目的效率。而随着汽车的联网程度越来越高,米其林也正在与汽车制造商合作开发算法,探索轮胎智能化的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