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20年,我国汽车芯片相关企业注册量呈现出井喷式增长。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近1.5万家经营范围含“汽车”,同时包含“芯片、半导体”,且状态为在业、存续、迁入、迁出的汽车芯片相关企业。以工商登记为准,2020年我国新增超5000家汽车芯片相关企业,比2019年上涨187.4%。
智能家居传感器是家居中的“眼鼻耳”,因为智能家居首先离不开对居住环境“人性化”的数据采集,也就是说把家居环境中的各种物理量、化学量、生物量转化为可测量的电信号装置与元件。
中兴、华为的“断芯”遭遇敲响了“中国芯”警钟,在芯片“卡脖”大背景下,国产替代浪潮的呼唤声越来越大,近年来,汽车芯片自主化也多次被摆上台面。
来自Gartner与北京市半导体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中国汽车半导体市场规模占据着市场1/5的总量,且近年来一直在持续增长。
传感器在可穿戴设备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可穿戴设备最基本的功能就是通过传感器实现运动传感。
但中国在汽车芯片上的自主率极低。据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汽车产业规模占市场达30%以上,同期我国自主汽车芯片产业规模仅占的4.5%。汽车用芯片进口率超90%,先进传感器、车载网络、三电系统、底盘电控、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自动驾驶等关键系统芯片过度依赖进口。
传感器是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实现控制的基础,随着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传感器被用到智能家居系统中。
而从长远来看,芯片制造商与汽车工业之间的关系将更加密切。新四化下国内新能源市场快速崛起,辅助和自动驾驶等功能得到发展,需要更先进的芯片,汽车半导体市场规模及份额或将进一步扩大。到2030年,中国汽车半导体市场总规模将达159亿美元。
智能家居领域需要使用传感器来测量、分析与控制系统设置,家中使用的智能设备涉及位置传感器、接近传感器、液位传感器、流量和速度控制、环境监测、安防感应等传感器等技术。
与此同时,各类汽车半导体的单车价值也将快速上涨,尤其是在功率半导体上,将增长5倍多,此外在通信领域,也将增长3倍多。如果能实现国产替代,这个势能不可小觑。
以小米手环为例,就用到了ADI的MEMS加速度和心率传感器来实现运动和心率监测;AppleWatch内部除了MEMS加速度计、陀螺仪、MEMS麦克风,还有使用脉搏传感器。
眼下“缺芯”的情况正好给上下产业链划出了考试重点。缺什么,补什么,成功路径清晰,“机会在哪儿”早已有明确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