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在时隔十余年后,手机的发展再次陷入了困境。在当前移动智能终端的框架内,智能手机软硬件配置均失去了想象空间。此外,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普及,智能手机早已走入千家万户、山野乡间,再无蓝海可言。
对于手机厂商们而言,要想继续推动智能手机市场增长,就必须打破传统,找到新的路子。实际上,近年来各大手机品牌无不在探索智能手机新的发展方向,无论是音乐手机、拍照手机、游戏手机,又或是摄像头、机身颜色、全面屏等,这些尝试不可谓不积极,但是却影响有限,难以在根本上改变市场形势,进而带来新一轮的爆发性增长。
在这样的形势下,手机厂商除了继续探索柔性显示屏等技术外,更多的都将目标瞄向了人工智能,纷纷将“AI拍照”、“AI芯片”等作为营销话题。那么,人工智能真的是智能手机行业的“救星”吗?或者说,智能手机真的已经达到了人工智能水平了吗?
近年来,随着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机器算法、自然语言理解等关键技术的突破,人工智能概念迅速崛起,并逐步走向商业化落地。目前,人工智能已经在交通、金融、工业、农业、教育等诸多领域实现了广泛应用。在陷入发展困境的局面下,智能手机行业选择以人工智能为突破口,也算是大势所趋。
眼下,人工智能在智能手机上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AI拍照”。人类对于拍照的喜爱无需赘言,特别是国人似乎已经习惯了做任何事都要拍张照片,而女生们对于拍照更是相当“狂热”。因而,智能手机厂商纷纷选择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提升摄像头性能,使手机具备自动识别各类环境的能力,并达到优化拍照效果的目的,进而吸引消费者购买。
二是“AI芯片”。与拍照不同,发展“AI芯片”的目的是为了提升手机的运行性能,使得智能手机能够获得更为强大的运算能力,以提升手机的使用体验。在这方面,苹果、谷歌、华为是业内的,可以说是为智能手机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道路。
三是身份识别。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生物识别技术的日益火热,无论是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还是新近兴起的虹膜识别,如今都开始运用在智能手机的安全解锁、身份识别和移动支付等方面。
因此,综合来看,人工智能作为智能手机新的突破口,是符合科技发展潮流与行业现实的。从目前的市场形势来看,人工智能在智能手机领域的落地,不仅为智能手机提供了新方向,也为自身的市场扩展赢得了新机遇,可谓是双赢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