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中国信科集团旗下大唐高鸿与阿尔卑斯阿尔派集团联合宣布,双方将签署战略合作扩大协议,加大在C-V2X、4G/5G技术在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合作力度,为聪明的车和智慧的路提供更为强劲的“芯”,共同推动我国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迈进。中国信科集团副总经理陈山枝、阿尔卑斯阿尔派执行董事泉英男出席仪式并致辞,大唐高鸿副总经理、总工程师赵德胜与阿尔卑斯阿尔派执行董事泉英男代表双方企业签约。
TechWeb注意到,特斯拉的采购价要比行业平均水准要低23%。特斯拉从松下、LG以及宁德时代这三家供应商处购买电池,每千瓦时电池的平均价格为142美元,低于行业平均的186美元。
数据显示,2020年1月-4月,LG化学为特斯拉上海工厂提供了1.19GWh的动力电池,而松下则为特斯拉上海工厂提供了0.26GWh的动力电池。2020下半年,宁德时代逐步为特斯拉上海提供LFP电池,取代一部分松下、LG化学的份额。在多方竞争状态下,特斯拉有议价优势,为电池厂的利润率带来压力。
基于对C-V2X未来市场的共同期许,早在2018年,大唐高鸿与阿尔卑斯阿尔派就着手联合开发用于智能网联汽车的高精度高质量C-V2X模组,共同推进C-V2X、自动驾驶及智能交通领域的技术和产业发展。历经1年多的严苛测试和装载实验后,2019年,双方联合推出了重磅级产品——车规级模组DMD3A,并于2020年6月成功实现量产。
一位不愿具名的消息人士称,2025年,Mini将推出其后一款内燃机车型;到2027年,Mini销量的一半都将是电动汽车;2030年开始,Mini将只生产纯电动汽车。据透露,宝马首席执行官Oliver Zipse将在3月17日发布年度报告时宣布这一计划。宝马发言人拒绝置评。
近日,盖世汽车于麦格纳获悉,其已于日前正式发布全新的eBeam电动车桥技术。该技术具有可扩展性,让汽车制造商有能力在保证实用性和功能性的前提下实现卡车的电动化。eBeam集成了电池电动或混合动力系统,结构化的设计能满足车辆的高载荷,同时可实现与之相匹配的持续性功率输出。
据麦格纳官介绍,eBeam专为皮卡和轻型商用车向混合动力或纯电动动力总成系统的过渡而设计,可以与现有的卡车结构相集成,而无需特制的悬挂、底盘或制动系统。这一设计提供了经济有效的解决方案,在保留了牵引力和有效载荷能力的同时,可以更快地将新的电动卡车推向市场。
“皮卡的电动化是一项大胆的尝试,皮卡车主需要其车辆保有现有的拖拽能力,而我们通过eBeam电动车桥技术实现了这一目标。”麦格纳动力总成总裁汤姆·洛克(Tom Rucker)说。“车桥是卡车强度的核心要素,我们很高兴能研发了eBeam技术,100多年以来,这是首次对实心梁车桥的重大改进。
在Mini之前,福特欧洲、宾利、捷豹和沃尔沃等品牌也公布了全面电动化的计划。以特斯拉为首的纯电动汽车公司估值飙升,以及越来越严格的排放法规,加速了向电动汽车的转变。
Mini全面电动化的决定可能会吸引城市地区的客户群,在城区,燃油车一直是被限制或直接禁止的目标。做出这一决定之际,宝马正试图凭借今年上市的纯电动SUV iX和i4轿车等车型来对抗特斯拉的成功。
宝马当前在英国牛津的工厂生产Mini。该公司还计划从2023年开始与合资伙伴长城汽车在中国生产Mini汽车。Mini目前在美国销售纯电动汽车Mini Electric,被称为Mini Cooper SE。报道称,Mini还计划推出一款与长城合作设计、在中国生产的紧凑型电动SUV。
陈山枝表示,中国信科是LTE-V2X标准原创技术策源地,也是我国C-V2X产业化的重要力量,大唐高鸿是中国信科集团聚力车联网业务发展的骨干力量,拥有业界前沿的技术研发和产业部署应用等优势;阿尔卑斯阿尔派是大的汽车电子元器件供应商之一,也是东京奥运会V2X通信模组指定供应商,具有成熟完备的通信模组设计和生产加工能力。陈山枝指出,2021年是中国“新基建”的加速之年,也是“5G+车联网”爆发式增长的可期之年。乘着5G和C-V2X技术快速发展应用的东风,大唐高鸿和阿尔卑斯阿尔派要进一步推进合作,全面借助5G大带宽和 C-V2X低时延、高可靠等特性,共同开发支持5G、C-V2X技术以及高精度定位(GNSS)的双模车规级模组及应用,以支持智能网联汽车、智能交通、自动驾驶应用不断提高的需求,助力我国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跃进。
泉英男表示,自从2018年在LTE-V2X方面展开紧密合作以来,阿尔卑斯阿尔派与大唐高鸿在模组通信性能可靠性保证以及软件开发完整度上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在C-V2X领域,中国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阿尔卑斯阿尔派也深切感受到中国市场巨大的发展前景。市场强烈需求的5G Uu功能融合、业内前沿的高精定位GNSS实现以及车载产品不断提升的品质要求等,将是下一代模组产品不可缺少的成功保障。希望双方的升级合作,能够继续同步于中国C-V2X市场强劲的发展需求,继续助力于中国车联网的规模实验和典型应用,继续致力于推动中国智能网联汽车的大规模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