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两周以来,华中师范大学的菜鸟驿站经历了一波快递小高峰,东区驿站日均接收快递超1万件,规模是平常的1.5倍。在忙碌的时刻,两个小蛮驴机器人来到学校,针对需要送货上门的同学,把包裹从驿站运往宿舍楼。
据了解,小蛮驴由阿里巴巴达摩院研发,集成了达摩院前沿的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技术,具有类人认知智能,大脑应急反应速度达到人类7倍。
自去年9月发布以来,陆续进入多个高校、社区、园区。在武汉,小蛮驴开进了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达摩院自动驾驶实验室负责人王刚介绍,3月小蛮驴将进驻11个城市的15所高校,服务范围可辐射超过30万学生。今后,校园菜鸟驿站还将为师生提供更多“送货到楼”服务。
穿梭于密集的人流和车流,遇到障碍物,小蛮驴会主动避让;拐弯之前,它会自动打转向灯;被同学调戏时,它会站定了跟大家商量:“同学,我正在工作,请让一让我”。华师大有许多起伏的坡路,但它能匀速上下、如履平地。
达摩院工程师介绍,为让小蛮驴解锁更多复杂的末端路况,研发团队正在升级它的感知、决策控制等技能,比如赋予它更智能的会车博弈能力。
但考虑到从现在到那时需要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和测试,所以SpaceX似乎不太可能在那个日期之前实现让其下一代火箭系统进行首次轨道发射的目标。
由于这是SpaceX设定的内部目标,所以该公司的星际飞船首次轨道发射也很有可能不会在7月进行。
到目前为止,SpaceX的星际飞船原型已经进行了三次高空飞行测试。在初的两次高空飞行测试中,该公司的星际飞船原型SN8和SN9都在着陆时因撞击而发生爆炸。
而在本月早些时候进行的第三次高空飞行测试中,SpaceX的星际飞船原型SN10没有重蹈SN9和SN8的覆辙,首次成功着陆。但不幸的是,在着陆几分钟后,该原型在着陆台上发生巨大爆炸。
SpaceX的下一个星际飞船原型SN11预计将于本周从德克萨斯州博卡奇卡的测试基地发射升空。
SpaceX的星际飞船是人类历史上大规模的载人飞船,可以乘坐一百人,它将是马斯克实现人类定居火星这一宏大目标的关键运输工具。与“猎鹰9号”火箭一样,星际飞船未来也能够重复利用多次飞行。
系统电压提升是LCOE降低的重要途径。从600V-1000V-1500V,未来将走向更高电压。系统电压提升的同时,子阵越来越大,从1MW到8.8MW,变成超级子阵,进一步降低LCOE。
随着碳化硅、氮化镓材料、芯片散热、拓扑架构技术的发展,提升功率密度的同时,光伏度电成本进一步下降。到2025年将实现逆变器功率密度将提升50%以上。
逆变器、PCS、储能等关键核心部件,设备间采用标准接口,灵活扩容,快速部署;逆变器不管交流还是直流侧,具备储能接口,面向未来演进。同时随着光伏电站规模和复杂度越来越高,专家上站维护的传统模式成本过高。模块化设计可以实现免专家维护,极大降低运维成本、提升系统可用度。全模块化设计将成为行业主流。
随着新能源的迅猛发展,新能源电网适应性标准也在不断演进,对支撑电网稳定性提出更高要求。德国,澳大利亚等新能源渗透率高的国家,都提出了新的建模和严苛的电网标准规范。我们国家新发布的2019新国标GB/T37408技术规范也与时俱进,特别强化了高穿有功稳定性、高低电压穿越能力、频率适应性等电网适应性要求,设定了更高的门槛。未来低SCR电网环境下,光伏逆变器需具备更精准的并网算法。
在澳洲,严苛的电网标准国家,华为SUN2000-196KTL产品,已经完全可以支撑这一电网标准特性,在恶劣电网环境下,稳定并网。未来SCR对电网的支撑能力还会进一步提升,达到1.2。
光储的结合,能够使光伏电站从电流源变身为电压源,以光储协同控制算法,实现虚拟惯量等同步机特性,光伏发电技术指标向火电靠拢,可储可控,进一步增强电网。同时储能要解决安全、寿命等问题,保证在电池生命周期内,电池利用率大化,这是未来储能电站的发展方向。
数字技术与光伏技术融合,使运维、生产管理和资产管理变得极简、智能、高效。
数字化是智能化基础。随着5G、云等数字化技术快速演进,预计2025年将有90%以上的电站实现全面数字化,让光伏电站极简、智能、高效的管理成为可能,从一个哑电站变成一个有机的智能生命体。
人工智能AI赋能光伏,从万物互联到万物智能。受益于人工智能及物联网技术,通过集成海量的专家经验和不断的自学习,让算法、算力、算据在计算中发挥大作用,AI将很大程度上代替运维专家进行诊断决策。通过智能跟踪算法,让组件、支架、逆变器协同运行,找到好角度,释放大潜力。智能IV诊断,精准定位故障,将运维工作量从“月”降低到“分钟”。无人机空中巡检电站、清洗机器人清洗组件、智能安防和人脸识别等技术,使光伏电站不断完善系统设计优化、故障诊断、光储协同、智能巡检、智能清洗、机器视觉,全面提升发电效率和重构运维体验。从而助力电站生产力和安全性提升。预计,2025年光伏电站应用AI技术比例达到70%。
5G、区块链、云服务等ICT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于分布式电站,组成协同管理的虚拟电站(Virtual PowerPlant)参与到电力系统的调度、交易与辅助服务中。未来5年,虚拟电站技术的发展会在分布式光伏场景中衍生出新的商业模式,以及新的市场参与者,成为分布式新的增长引擎。预计2025年,80% 的户用光伏系统会接入各种VPP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