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让不少人意外的是,在自动驾驶领域,国内的长城汽车属于技术储备及实力,算是国内前沿的车企之一。
日前,长城汽车举办了“咖啡智驾背后的生态构想”沙龙,期间,在本次沙龙上,长城汽车智能驾驶负责人、毫末智行董事长张凯,对长城咖啡智驾取得的成果及战略部署,做出了详细介绍,同时对国内的自动驾驶行业现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张凯表示,智能化是驱动长城汽车向化科技出行公司转型的核心要素,并表示:“智能化是汽车产业发展大势所趋,这给我们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如果错过,就将错过一个时代。”
同时,张凯还把未来智能汽车比喻成“四个轮子+一个超级计算机”。在未来,咖啡智驾将带来更加丰富的想象空间,甚至没有边界,将为用户创造一个美好的时代,让人们从出行各个方面都能得到便利与喜悦。
对于智能驾驶技术的落地节奏,张凯明确表示,咖啡智驾将在2022年实现中国复合场景达到L4级能力的智能驾驶。
在这一波产能紧张中,做为晶圆代工厂一哥的台积电成了香饽饽,他们不仅产能大,而且掌握着先进工艺的命脉,苹果、AMD等公司的7nm、5nm芯片也是台积电代工的。
由于产能紧张,台积电被爆出已经取消了对客户的报单优惠,今后购买晶圆将不再享受任何折扣,之前大量下单会给3%的优惠,采购量大的话这笔钱就不是小数目了。
不仅没有了优惠,台积电在产能分配上也不得不优先照顾大客户,苹果去年贡献了25%的营收,华为也占了12%的营收,这些超级VIP的产能是优先满足的,还有就是汽车芯片,近欧美厂商施压,台积电也开始重点照顾车用芯片订单,甚至推出了Super HotRun模式,交付期能缩短一半。
锐龙5000、RX 6000显卡“虚空” AMD份额桌面份额3年来首次下滑
AMD近年来已经把CPU、GPU芯片订单全部交给台积电,之前不缺货的时候这种模式很好很强大,率先用上先进工艺,然而现在情况不同了,AMD完全依赖台积电代工也产生了副作用。
AMD去年底推出的锐龙5000处理器、RX 6000系列显卡就升级了7nm工艺,性能、能效表现都很不错,国行定价刚公布的时候也是一片“AMD Yes”之声,然而上市之后大家发现就不一样了,发售几个月了还是缺货。
以锐龙5000中备受关注的锐龙9 5900X处理器为例,之前国行价格是4099元,尽管比上代有所涨价,但当时很多玩家都觉得性价比很高。
然而锐龙9 5900X一直在缺货中,AMD旗舰店中不仅价格涨到了4999元,而且也长期没货,第三方商店的价格炒作到了5500元以上,部分甚至超过6000元,溢价严重。
与之类似的还有RX 6000系列显卡,发布时定价很不错,然而实际售价并非如此,在缺货及矿卡的影响下,价格也失控了,以致于有A饭愤怒地表示AMD已经从屠龙少年变成了恶龙,产品稍有起色就变样了。
这事说起来AMD也是满肚子委屈,本质上还是因为这一波半导体缺货闹的,CPU、显卡芯片都依赖台积电这样的代工厂,想增加产量也得看代工厂脸色。
受此影响,按照Mercury的统计数据,去年四季度,AMD在桌面处理器的份额3年来首次环比下滑,有分析人士批评称,这就是AMD过分依赖台积电的恶果。
在AMD桌面份额3年来首次下滑的时候,Intel这边反而可以长舒一口气,因为他们是自有晶圆厂,自产自销,这与AMD创始人桑德斯信奉的“好汉要有自己的晶圆厂”的理念一致。
过去两年,Intel的自产自销模式被人看衰,不少分析师都表示Intel应该也转向Fabless模式,将芯片生产交给代工厂,但是现在半导体产能紧张的情况下,Intel的模式又变成了香饽饽。
从Intel的2020年报来看,营收为779亿美元(运营利润为236.78亿美元,相比之下2019财年为220.35亿美元),与2019财年的720亿美元相比增长8%;净利润为209亿美元,连续5年创下营收新高。
Intel CEO司睿博此前曾表态:“得益于PC处理器出货量本季度增长33%,我们坚信Intel将再获更多市场份额。”,此番背后靠的就是Intel的生产能力。
目前Intel处理器的主力工艺是14nm、10nm,其中前者量产7nm了,堪称Intel长寿的工艺,原因就在于它提供了好的性能、产能,Intel技术开发高级副总、总经理Ann B. Kelleher表示这是她在Intel工作24年来见过的好的工艺,比其他工艺都要好。
从说法来看,14nm产能占比依然很高,今年还有一半的CPU要靠14nm,10nm工艺下半年有望超过14nm,成为新一代主力。
在14nm节点,Intel当前的产品是10代酷睿,代号Comet Lake,不过马上就要上市11代酷睿桌面版了,代号Rocket Lake,将会升级全新的Cypress Cove内核,IPC性能提升19%,重夺单核性能没跑了。
除了CPU架构、性能升级之外,11代酷睿还会带来全新的500系芯片组,支持PCIe 4.0等先进技术,还有全新的Xe架构GPU核显,多方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