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数机器人自2013年由“深圳华中数控有限公司”更名开始起步,发展至今已掌握众多核心技术,截止目前其产品自主化率已达到80%。
2015年,华数机器人同时布局两大生产基地,其中佛山是其最大生产基地,设计产能达10000台(套)/年,该基地2015年10月投产,如次产量同比增长239%,此后产量逐年上升。
另一生产基地位于重庆两江新区,为当时西南地区最大的本体机器人制造基地,设计产能为1200台(套)/年。
2018年,华数机器人本体产量为2000台(套),对刚刚过去的2020年,华中数控董事长陈吉红近日透露,目前机器人年产量为4000-5000台(套),核心器件中,数控系统年产量约为1.2万台,电机年产量约为17万台。
华数机器人正打造以自主核心技术、核心零部件及工业4.0整体解决方案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格局:在3C领域,形成了打磨、检测、分拣、组装等工艺成熟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3C知名代工企业;研发厨卫行业机器人应用集成方案,实现大批量应用,极大提高国产厨卫行业制造水平和竞争力……
华中数控产品已广泛应用于五金、汽摩、电子、厨卫等行业,在机加、冲压、搬运、打磨、涂胶、焊接、装配等领域形成应用示范,为企业提供了稳定、可靠的产品,并通过提供全方位的自动化整体解决方案,大大提升了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成本,支撑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
孙元浩提及他创办星环科技的两个目标,一个是数据处理引擎做的像光速一样快,这也是科幻小说般的“星环”(Transwarp )一名的由来,Warp代表光速,Trans是碰到光速线能够进行跳跃。另一个目标是打造一个数据平台,实现数据处理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2013年的时候星环发布大数据基础平台TDH2.0,主要实现了基本的存储、计算功能。2014年的时候增加了一个Transwarp Discover,可用来做机器学习的编程,挖掘数据价值。到了2015、16年的时候,星环将TDH升级到4.0版本,产品已经有比较大的改进了,时至2017年,THD5.0上线,首次将「容器化」方案融入到大数据平台当中:用容器来做CPU、网络、存储调度,实现全部资源的隔离,取代资源调度器Yarn。 “这是一个革命性变化”,孙元浩这样评价TDH5.0版本的变革
2018年,星环基于大数据平台容器化改造推出第一个版本的Transwarp Data Cloud数据云产品。这个版本实现了大数据和机器学习工具的微服务化,能够像云服务一样,既能够提供大数据和AI的服务,也能够提供容器化应用服务。ArgoDB1.0也是在这段时间发布,该产品针对新型的硬件,特别是闪存进行高度优化,将硬件的性能发挥至极限,较单单替换硬件有8倍性能提升
ArgoDB 1.0的发布,奠定了英特尔与星环科技的合作。2019年5月,两家公司成立技创新联合实验室,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同时也让更多的目光投向中国基础软件,关注到星环科技这样一家本土的基础软件供应商
就在这两家公司的同台亮相中,星环科技的分布式闪存数据库ArgoDB与英特尔新一代处理器产品同步推出的高性能解决方案再次受到业界的关注
时至2020年6月,基于星环科技Transwarp ArgoDB的英特尔精选解决方案入选英特尔®精选解决方案(Intel Select Solution),该解决方案基于第二代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英特尔傲腾固态盘和英特尔以太网网络适配器等产品,“高端配置”比“基础配置”提高5倍以上数据库查询效率,可以说是软硬件融合的典范。
据悉,大众汽车的德国茨维考工厂是该公司推动基于MEB平台打造的新车型转向电气化的关键因素。目前,该工厂生产的车型包括大众ID.3、ID.4,以及奥迪Q4 e-tron。此外,该工厂还正在试产大众ID.5,Cupra Born也正在筹备中。
大众一直在整顿其庞大的业务,以便腾出资金用于开发电池和软件能力,该公司计划打造业内最大的电动汽车车队。该公司的目标是,2025年之前取代特斯拉成为电动汽车行业的探索者。
大众汽车计划2030年之前在欧洲建设6家大型电池工厂,以增加电池产量,从而加速向电动汽车转型。这些工厂都将在2030年之前全部投入运营,每座工厂的年产能都将达到40GW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