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收购电池“软包王”

   2021-08-13 工业品商城144
核心提示:目前正在开发的这个新系统平台预计将于2022年开始道路测试,而Luminar将为小马智行的下一代自动驾驶系统(ADS)提供激光雷达。  小马智行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彭军表示,选择Luminar的Iris激光雷达不仅是因为其性能好,还因为它能比传统激光雷达更好地集成到汽车中。  在宣布此次合作之前,小马智行将其自动驾驶出租
       目前正在开发的这个新系统平台预计将于2022年开始道路测试,而Luminar将为小马智行的下一代自动驾驶系统(ADS)提供激光雷达。
  小马智行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彭军表示,选择Luminar的Iris激光雷达不仅是因为其性能好,还因为它能比传统激光雷达更好地集成到汽车中。
  在宣布此次合作之前,小马智行将其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扩展到了中国和美国的五个城市,其中包括广州、上海、北京、尔湾(Irvine)和弗里蒙特。
  小马智行由两名百度前高管创立,总部位于中国和美国,该公司是中国的自动驾驶技术公司,旨在为全球提供安全可靠的自动驾驶技术,以彻底改变交通运输的未来。
  从2018年末开始,该公司一直在测试其自动驾驶出租车试点服务PonyPilot,这使其成为中国首家推出自动驾驶出租车业务并向公众提供自动驾驶服务的公司。
  2019年,该公司成为首家在加州推出面向公众的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的公司。该公司是唯一一家在全球五个城市大规模部署自动驾驶汽车的公司,拥有超过200辆自动驾驶汽车。
  最近,小马智行获准在加州的公共道路上测试其全自动驾驶汽车,这种汽车上没有安全驾驶员。目前,该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彭军正在寻求批准,以将这些全自动驾驶汽车纳入其在加州的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中。
只不过,在氢燃料电池和车载储氢技术的桎梏下,氢燃料汽车发展也面临着不小的技术瓶颈,目前还没有被大规模推广使用。
  但是氢燃料电池车,是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条不错的技术路径,这一点也被众多车企所共识接受。同时,也有一些车企,已经率先展开对氢燃料电池车的研究,并已有量产汽车上市发售。
      5月9日,广汽埃安Aion LXFuel Cell氢燃料电池车正式亮相上海国际赛车场。作为广汽首款氢燃料电池乘用车,AION LX Fuel Cell3-5分钟加氢即可实现NEDC续航超650km。
  据悉,AION LX Fuel Cell基于广汽GEP 2.0铝合金纯电专属平台开发,搭载、自主设计开发燃料电池系统和动力电池系统的组合,输出超150kW(204马力),最大扭矩350N·m。
  而且在电动车最不擅长的低温工况,AION LX氢燃料汽车,也展现出极强的技术实力。新车可在-30℃的低温一键冷启动,并且续航方面几乎没有什么水分,表显消耗续航与赛道实际续航接近1:1。
       为何孚能科技会受到众多投资者的关注,主要与孚能科技的“软包电池技术”优势、投资标的优异和大客户资源有关。
  据了解,当前国内汽车动力电池市场,方形电池一支独大,而软包电池的市场则规模相对有限。但在国际市场,软包电池则倍受欢迎,尤其是高端品牌车型。
  而在企业阵营中,宁德时代是方形锂电池的绝对龙头,比亚迪有“刀片电池”护城,而孚能科技则是软包“电池王”。
  软包电池优缺点十分明显,优点是能量密度高(在国内有助于获得更多补贴)、安全性好、设计灵活等,而劣势是生产工艺复杂、成本相对高。
  正是因为研发设计制造的门槛较高,孚能科技在软包电池的技术优势,受到了众多车企的青睐。软包电池领域,孚能科技一直占据龙头地位,孚能科技的出货量和装机量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排名均为国内第一,全球第三,被冠以“软包动力之王”的称号。
  孚能科技在软包电池的领先优势,也得到了众多车企抛出的橄榄枝。早在2019年9月,戴姆勒便与孚能科技达成协议,向后者采购动力电池。
  同时,在去年年底,孚能科技发布公告,将与吉利共同设立合资公司建设动力电池生产工厂。预计合资公司和孚能科技的合计产能达到120GWh,其中2021年开工建设不少于20GWh。
  根据协议约定,吉利和其控股的子公司及吉利商用车集团承诺,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孚能科技或合资公司生产的动力电池,每年采购量不低于其需求量的80%,采购价格不高于同类产品的市场售价。
  可以看出,吉利和戴姆勒,都有意与孚能科技深度捆绑,在动力电池领域,通过扶持孚能科技,来实现各自的商业利益最大化。
  据了解,孚能科技成立于2009年,属中美合资企业,创始人王瑀、Keith博士及团队自1997年开始就已经开始从事动力电池产品的技术研发工作,是业内最早确立以三元化学体系及软包动力电池结构为动力电池研发和产业化方向的企业之一,也是国内第一批实现三元软包动力电池量产的企业。
  2020年财报显示,孚能科技实现营业总收入11.2亿,同比下降54.3%;实现归母净利润-3.3亿,上年同期为1.3亿元,未能维持盈利状态。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