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智能制造的崛起,数字化现代化的制造生产模式已成大势所趋。制造型企业转型升级的两大方向一是自动化生产,二则是柔性生产。在这其中,如何完成生产与物流的自动化衔接,如何适应高频的产线变化,成为了企业转型升级的痛点与难点。
在深圳这座内连大湾区制造市场,外接海外国际市场,产业链齐全,兼具开放性、包容性与创新性的城市里,移动机器人军团在市场中竞争力十足,斯坦德机器人(深圳)有限公司更是其中的领先者。
近日,斯坦德机器人接受专访,畅谈斯坦德机器人产业布局以及产品信息。成立于2016年的斯坦德机器人,专注于工业级自主移动机器人及其配套软件的生产与研发,是国内为数不多在激光SLAM导航机器人业务上实现从机器人底层定位算法、操作系统到控制器等核心技术自主研发全覆盖的企业。
斯坦德致力于为优秀的集成商与终端制造工厂寻找标准化、可复制的算法应用场景,实现柔性化、敏捷化的物流需求。同时,为行业构建信息化、数据化的物流基础设施。
近年来,随着消费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个性化定制化产品的需求出现,更多行业制造企业也因此向柔性生产靠拢。制造业是斯坦德机器人一直专注的赛道。斯坦德旗下AMR以其柔性、灵活性、自主性恰好对标了制造业柔性化生产痛点,既满足了柔性化、多元化的需要,又在低成本负担的同时实现了标准化、信息化。
在移动机器人刚问世时,非标行业机器定制化复杂导致的部署落地难、项目周期长等问题常常让制造业客户望而却步。彼时的斯坦德仅是星星之火。
“斯坦德在每一个项目中吸取经验,一方面从机器人软硬件层面进行迭代与更新,将功能模块化,接口标准化;另一方面,收集制造业客户的痛点难点需求并为此制定解决方案,从需求的逐一突破到提供整个行业的柔性物流解决方案。”
如今,斯坦德机器人立足于3C电子已完成行业柔性物流升级,如消费类电子类(手机、电脑、手表等)、电子元器件类、PCB(PCBA)领域、SMT产业等,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同时向全行业进行拓展,在光伏、锂电、面板、汽车汽配、医药医疗等众多行业实现头部客户项目落地,此时的斯坦德机器人已成燎原之势,在行业中树立机器人标准,脱颖而出从始而终。
斯坦德系列智能叉车分别适用于川字型托盘与田字型托盘,拥有3D视觉托盘位姿识别,可在直角堆垛通道运行,灵活适用于窄通道环境。
同时在软件方面,斯坦德调度系统FMS可以进行地图数据管理、柔性订单管理、人员权限管理等,对机器人车队进行统一任务分配、车辆调度、健康状态管理等,并统计实时数据,生成各项效率指标,为整体物流优化提供数据参考。
斯坦德已经对各应用场景完成了产品覆盖,“以完善的产品矩阵应对不同行业客户和不同应用需求。强大的机器人车队与智慧的‘大脑’将在智能制造浪潮中持续赋能企业数字化升级”。
移动机器人与企业客户能否配合默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软件层面能否对接得顺畅。行业内多家机器人厂商在机器人本体业务之外已经开始布局机器人通用型软件。
据悉,斯坦德通过自主移动机器人切入工业物流之后,发现物流里面更大的需求是软件的需求。所以斯坦德既生产智能物流机器人,也在做工业物流管理软件,通过软件管理相关的物流设备、提供完整的物流解决方案。“通过自主移动机器人进行物流搬运,通过物流管理软件进行工厂整体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