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整个制药产业链来看,虽然国产制药设备仍存在较多薄弱环节。但据了解,目前也正有越来越多的国内制药设备企业都在加大对创新领域的投入,增强技术实力,提高核心竞争力。
其中,3月5日,镁信健康宣布完成10亿元B轮系列融资,本轮融资由蚂蚁集团、上海生物医药基金、创新工场联合领投,华兴新经济基金和北极光创投为本轮跟投方,A轮领投方博远资本、现有股东远毅资本、赛富投资继续加持。本轮融资将进一步夯实镁信健康在跨界支付领域的竞争优势,围绕创新医疗支付进行核心业务布局,在互联网医疗数字化、产业化等纵深多元领域持续拓展创新业务。
同日,医疗器械科技企业方润医疗宣布完成逾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本次融资由杏泽资本领投,千骥资本、道彤投资等跟投。据悉,本轮资金将主要用于围绕公司现有运动医学、微创治疗介入设备在研产品的开发;已上市射频消融及耗材现有产品线的市场推广及商业化;以及为后续搭建多类型临床应用的平台型医疗器械公司战略规划进行管线和资产并购及战略合作,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整体解决方案。
随着国内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生鲜消费需求增加,并对产品新鲜程度和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冷链物流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机遇期,冷链物流已由起初的新兴需求转变为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与刚性需求。近期,在会议期间,不少代表委员积极建言献策,旨在解决冷链行业发展“痛点”和瓶颈问题的同时,也加快推动冷链产业体系现代化进入“快车道”。
近年来,伴随着消费饮食结构升级,人们对于生鲜食品的“庞大”需求量,带动了生鲜市场规模逐渐扩增,进而推动了冷链物流市场快速扩张。从2017年开始,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就在持续扩大,到2019年,冷链市场规模已达到3391亿元,同比2018年增长超过17%。预计到2025年,我国冷链物流市场的规模将会高达5500亿。
冷链物流是在生鲜产品运输、储藏等方面减少损耗、保障质量的一项“工程”,其在生产、流通、消费等国民经济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重要基础支撑。近些年,我国高度重视冷链物流发展,出台多项政策措施鼓励冷链运输行业健康发展,冷链物流行业发展逐渐驶入快车道。
3月1日,聚焦ADC药物研发的医药公司宜联生物宣布,其已在两个月内相继完成总计3.5亿元人民币的A轮(包括A1和A2轮)融资。其中A1轮融资由杏泽资本领投;A2轮融资由正心谷资本和启明创投联合领投,杏泽资本进一步追加投资。本次A轮融资所募集资金将用于公司新一代抗体偶联药物(ADC)产品管线的开发以及新型偶联药物研发平台的建立。
据悉,上海医药集团旗下的制剂研发平台“惠永药物”近日也宣布完成A轮融资,融资金额超2亿元。本轮融资由上海生物医药基金领投,宁波馨瑞元福、嘉兴洛神东睦跟投,原有股东天鲲医药跟投。本轮融资完成后,惠永公司将进一步实现股权多元化,开启与社会资本的深度融合,助力公司持续快速发展。
除了上述医药企业以外,也有不少获得超万元融资的医药企业。例如,3月5日消息,专注AI药物研发的智化科技宣布完成超3000万人民币的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红杉中国种子基金领投,巢生资本与老股东峰瑞资本跟投,融资所得主要用于市场拓展,新方向的探索与资深研发人才的招募。
在新药研发领域,生产效率是一大难题。从药物靶点确定、先导化合物筛选、先导化合物优化再到临床试验等阶段,研发一种新药并推向市场需要耗费很长的时间。公开数据显示,制药公司为这一过程平均需要花费26亿美元,以及长达10年的研发时间。运用AI技术开发新药正成为行业的新方向,有利于缩短药物研发的时间,同时降低成本。
例如,作为国内制药机械领域的的东富龙,一直以来就在通过聚焦制药工艺过程,紧跟制药行业发展,关注法规趋势,持续以前瞻性的视角为客户提供增值的解决方案、产品和验证服务。据悉,近年来东富龙非常重视研发投入,正通过采取自身投入研发、兼并收购,以及与国外强大的制药机械厂家合作、合资等方式,不断丰富产品线。目前,东富龙通过创新研发,以及引进国外创新技术,已实现了产品线的定位。
还有,楚天的百亿产能暨四期工程建设也正在推进中。据悉,该工程地块将建设楚天科技创新中心大楼、人才中心大楼、中央车间、智能中药车间、智能后包车间、楚天源创车间、公寓楼E栋等研发、制造和管理单位以及生活配套设施。工程总投资12-16亿元,计划于3-4年完成建设,完成后将为楚天科技的研发创新以及打造医药装备企业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从整体来看,近年来在国家政策鼓励和支持下,我国各地都在促进制药设备行业加速创新,转型升级。而从目前来看,如今我国制药机械设备产品技术已经从简单仿制发展到合作开发和自主创新研发的阶段,我国制药机械设备行业研发能力也正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