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国政策利好促使冷链物流、食品工业物流等有长足进步,但冷链物流发展仍存在“痛点”,如冷链物流环节衔接上“断链”问题较突出;综合能力不强、投资布局不足、科技化程度不高;链物流网络发展不完善,发展结构不合理,冷链行业基础设施和运营关键指标不清楚,数据不准等,不同程度上限制了冷链业健康、持续、高质量发展。
笔者获悉,会议期间,全国人大代表王士岭建议,建立链接农产品冷链物流、食品工业冷链物流、食品冷链物流等全国统一公益性食品冷链物流管理体系,实行大数据管理。全国政协委员张懿宸提交了《关于加快冷链物流行业全面发展的提案》,推动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问题,早日实现产业体系现代化。
还有全国政协委员莫天全建议,加快发展广西等南方高温地区冷链物流,推动冷链物流乡村布局,有助于解决冷链物流地域网络发展不完善,发展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政协委员唐俊杰也建议,建立健全行业统计的长效机制和指标体系,充分摸清行业底数,推动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和消费升级。
通常冷链物流环节衔接较多,统一管理困难大,从销售终端到消费终端,渠道复杂,单品追溯尚未形成系统。因此,建立全国统一食品冷链物流管理体系,实行大数据管理,解决渠道复杂,难以追溯等问题。由于冷链科技化程度不高会限制企业发展,对此,引导冷链企业加大科技投入,通过智能化改造,提升冷库仓储分拣的自动化程度,以及冷藏车等冷链运输设备配送调度优化能力等,提高冷链效率。
在国内消费水平不断提升,以及产业振兴乡村经济发展,冷链物流带动农产品走出去的趋势推动下,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发展将迈入新的阶段,未来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将继续增长。而国家政策的支持和代表委员们的建言献策,以及行业严格监管、现代冷链科技创新研发与应用等都将加快我国冷链物流行业转型升级,开启冷链物流体系现代化发展新征程。
通常来说,食品中混有异物,主要是指在食品生产加工中混进了金属、玻璃、陶瓷、石块、骨头、木头、塑料等其他不应进入食品的物质,即食品中混有与食品属性不同、可能影响食品质量安全且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的物质。随着新修订《食品安全法》适应了调整和职能的变化,执法主体更加明确,处罚力度大幅提升,法律条款更加完善。
现如今,许多食品生产厂家通过X射线异物检测机对成品进行X射线检查,以检查金属物体(如生产线机器上的松动螺丝)等是否误入食品中。X射线异物检测机主要是利用X光的穿透性,通过视觉和模式识别将图像的信息进行区分、提取、判别,以达到剔除混于食品中的异物或缺失产品的处理,保证成品产品质量安全。
然而,这些X射线往往会漏掉由塑料、木材或玻璃组成的物品,或因用户操作不规范或者对设备不了解,或者相应参数未调好,致使异物检测机未能高效剔除异物。笔者整理了用户常常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行业人员给出了相应的处理,以保证X射线异物检测机高效运行,精准剔除有异物的成品。
对于盐分22%以上高盐度预包装食品,只要包材不是(铝膜或锡纸)金属膜,金属异物检测机或X射线异物检测机完全能检测出金属异物(铁,非铁或不锈钢316L)。因为异物检测机可以通过改变频率和相位角来产品效应(或者说产品本身干扰),并通过一些滤波算法能检出各种金属异物。
如若针对火腿肠等食品包装上附有金属卡扣,不是因食品中夹带异物,金属异物检测机或X射线异物检测机也出现误报警,该怎么办?行业技术人士称,只要调整X射线异物检测机恰当的X光发射源的电流和电压值,结合多种滤波手段,可以回避带有金属卡扣的食品误剔除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