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以往的5G+自动驾驶项目不同,“基于5G端到端切片的智能交通”的成功落地,是产业“破壁”的结果。
据悉,“智能交通”涉及人与车、车与车、车与路之间的通信,需要满足高安全、低时延、大带宽、广覆盖的苛刻要求。在此技术背景下,依托湖南(长沙)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和湖南电信5G网络,中国电信联合中兴通讯、湖南湘江智能科技创新中心有限公司(简称湘江智能)、百度,决定率先开展基于网络切片的“5G+智能交通”应用测试,根据不同车联网场景业务特性,定制高性能、高可靠和低成本网络服务,才能成功地为高优先级的自动驾驶业务提供优于普通5G数据业务的隔离性、确定性保障。
中国电信研究院副院长吴湘东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本次项目是中国电信‘5G定制网赋能行业应用’的实践典范。”他表示,中国电信作为前沿的综合智能信息服务商,一方面发挥云网融合、专属定制的技术优势,把天翼云的云计算能力和5G网络的切片能力相融合,为项目的成功实施打造强大的信息通信基础。
另一方面也起到了信息服务集成商的强大作用,联合产业链的合作伙伴,比如中兴通讯、百度、湘江智能等各单位,发挥各方优势,有机运营合作,才共同完成了本次“基于5G端到端切片的智能交通落地应用”。
本次“5G+智能交通”落地应用,是在开放道路和广域范围完成的,是未来真正可能实现商用的场景落地。而实现这一场景落地并不是易事,因为智能交通对通信的要求很苛刻,要求在一张统一的物理网络基础设施上实现公网、专网的资源隔离的同时,还满足“高安全、低时延、大带宽、广覆盖”等几个维度的技术要求。
高要求之下,是强技术的支撑。据了解在这次“5G+智能交通”落地应用项目中,中兴通讯在首次采用基于PRB资源隔离和5QI优先级调度的5G端到端网络切片技术,实现自动驾驶专线业务保障和公网专网资源隔离,为车辆碰撞预警、红绿灯提示等驾驶相关业务提供优于普通5G数据业务的隔离性和确定性保障。
对此,中兴通讯副总裁叶策表示:“通过5G网络切片与中兴通讯开创性的基站级边缘计算技术相结合,我们称之为NodeEngine解决方案,大限度降低通讯时延,提供毫秒级的高可靠调度功能。”
同时,中国电信与中兴通讯联合制定了针对V2X领域的5G端到端网络切片服务等级保障的技术要求,解决了车联网多样化的应用场景中差异化性能网络SLA指标带来的挑战,实现了车联网所需多种业务的网络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