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增长稳定且广阔,同时还有政策“保驾护航”,这使得车联网产业成为了一个“香饽饽”,引来了众多企业争先卡位布局。但机遇永远是与挑战并存的,想要分食这个万亿级市场“蛋糕”并不容易。
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车联网产业起步相对较晚,目前在跨域跨网跨平台连接、产品管理、运维支持、数据安全等方面均面临着一系列有待攻克的问题,虽然现在部分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但对于大多数车企来说,他们的车联网应用还深陷在“叫好不叫座”的尴尬中。
以今年“两会”期间备受关注的车联网数据安全为例,目前在智能网联汽车数据获取和使用过程中,以及在数据采集和存储上均存在责任、规范要求不明确的问题,信息和数据的安全保障性较低,且缺少数据的有效收集和进一步挖掘,以至于相关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另外,在数据处理、运营等方面,行业也还面临多重难点。以蔚来汽车为例,作为一家成立时间并不长的新造车企业,运营初期面临着海量数据处理的挑战。蔚来ES8全车搭载了多达25个传感器,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感知数据,如何对这些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整理,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难题。加之作为一家电动车企,怎么通过数据监测,实现车、桩、站之间的高度协同,也十分重要。
为此,蔚来在联想创投旗下子公司懂的通信的协助下,从流量套餐、智能车联平台、换电站组网方案和服务车辆管理平台等方面入手,建立了一套大容量、低延时、高安全的网络系统,彻底打通了车辆后台系统、汽车APP、车辆间的数据连通,实现了车-桩-站的完整网络建设以及整车智能驾驶。据悉,基于23个关键传感器保障数据实时传递,ES8的数据处理能力达到每秒2.5万亿次,响应时间仅为20毫秒。
其实,不仅仅是蔚来,随着汽车智能化水平的提升,很多车企都遇到了数据连通方面的难题。为了更好地迎合市场消费需求,当前新车无论是连通性还是智能化配置,较过去都有了大幅提升,不止新造车企业如此,传统车企也在积极谋变,比如长城刚刚于年初推出的新旗舰SUV摩卡,就同时搭载了3个激光雷达模组、8个毫米波雷达、3个摄像头、2个控制器以及高精度地图等多种传感器设备,如何更好地实现这些传感器之间的数据协同,也是长城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连接方面,因早期的通信产品在多APN、跨区域计费等方面的能力较弱,可定制性较低,难以深度配合车联网应用来帮助车企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应对这一问题,小鹏汽车通过应用3APN技术对不同应用和数据进行连接和计费,不仅得以为车主提供了如语音控制、固件升级、地图导航等成本类服务补贴,还依靠在线音乐、电台、视频等应用,实现了由车主运营拉动的近75%的经营类服务增
在化背景下,自主车企出海是一个不可逆的趋势,这几年上汽、奇瑞、长安、吉利、长城、东风等传统车企及一众造车新势力都在积极强化在海外的布局。但由于电信运营商和各个国家政策的限制,加之业界缺乏跨区域、跨网产品统一的管理模式和规则,车企在开展海外业务时,在智能汽车销售前后信息变更、入网许可、出境漫游等方面存在诸多不便。
为攻克上述难题,爱驰汽车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即通过使用目标市场车规级SIM卡及本地套餐,同时借助具备化运营能力的ICT企业支持,打通横跨多个运营商的物联网络。
整体来看,新造车企业很多先天就带着互联网基因,对新兴技术有着比传统车企更敏锐的嗅觉,以及更大胆的尝试,加之在技术策略、体系架构等方面的灵活开发,所以在车联网领域,无论是在产品开发、用户体验打磨还是运营方面,都展现出了更为迅猛的势头。
以上案例只是车联网快速爆发背景下本土企业突围的一小部分,当前,随着各项政策的密集加持,以及相关技术的不断突破,车联网产业链上下游一直在进行强强联合,通过技术集成和产业优势互补合力实现产业共赢,助力产业加速实现智能车联的转型,并开拓更多智慧交通新业态,乘着智能化的浪潮,展现出了新时代背景下的“车轮上的中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