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我国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十四五”期间,我国在生态文明方面将继续部署生态环境管理,加快建立健全生态文化体系、生态经济体系、目标责任制、生态文明体系、生态安全体系,推动生态环境可持续管理。两会政府报告也明确表示,“十四五”期间要继续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实现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等目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推进能源革命,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具体来说,我国在接下来的发展中,要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大力提升风电、光伏发电规模,有序发展海上风电,加快西南水电基地建设,稳妥推动沿海核电建设,并建设一批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基地,争取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20%左右。
为确保实现2021年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宁吉喆指出,要以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契机,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进一步扩大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推进清洁能源增长消纳和储能协调有序发展。同时,宁吉喆还指出,今年我国将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65万亿元,聚焦节能环保、新能源等领域,精准用于交通、能源等领域有一定收益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此外,还要引导继续放开新能源汽车限购政策和增加指标,促进新能源汽车健康有序发展。
《关于202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1 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摘要)》也表示,要进一步支持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展和非常规天然气开采利用,增加可再生、清洁能源供给。
种种迹象表明,目前清洁能源正在从辅助能源逐步向主力能源转变。而在国家的支持下,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社会发展到今天,万物互联已经成为现实,受益于物联网的发展,各行各业都或多或少展现出而来新的面貌。农业作为一个十分传统的行业,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推动下,显示出了蓬勃的生命力,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应运而生。
智慧农业是智慧经济形态在农业中的一种体现,属于智慧经济的组成部分。有学者曾表示,智慧农业是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实现经济后来居上的主要途径。而从其发展来看,智慧农业就是现代信息技术,如传感器、通信技术、音频视频技术等在农业上综合应用的成果,广义来讲还包括农业电子商务、食品溯源防伪等方面的内容。
此外,农业发展,关乎着人们的生存和社会的稳定。近年来,伴随着农业需求的不断释放,农业各问题的持续凸显,传统农业现代化转型趋势愈发加剧。为进一步提升国家粮食安全,我国积极引进物联网、5G等前沿技术,推动农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智慧农业风潮席卷而来。
在此过程中,无人机作为重要新型农业装备之一,受到广泛青睐并迎来快速普及。在日本,为了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并提高稻田产量,登米稻农引进了无人机和传感器等智慧农业技术,利用无人机实现农药的精确喷洒,利用传感器实时监测大片农田的水位变化,使农民能够以少的劳动力来管理稻田。
据悉,技术还有助于消除天气对农业影响的不可预测性。利用无人机喷药,可以帮我们节省一半的劳动力,即便遇到突发天气状况,我们也能在不增加人手的情况下迅速完成工作。无人机的高精度喷药,可以降低稀释比例,使用高浓度农药完成作业,不仅提高了效率,还实现了100倍的节水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