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工业互联网?

   2021-08-31 工业品商城121
核心提示:在刚刚过去的三一五晚会上,首先曝光的就是人脸识别乱象。晚会直接揭露了一系类非法收集、违法使用用户人脸数据的企业,其中更是涉及到不少企业,包括科勒卫浴、宝马等。作为直接服务工业的数字经济新赛道,工业互联网已经应用到原材料、装备制造等37个国民经济重点行业,应用场景正在由销售、物流等外围环节向研发、生产
      在刚刚过去的三·一五晚会上,首先曝光的就是人脸识别乱象。晚会直接揭露了一系类非法收集、违法使用用户人脸数据的企业,其中更是涉及到不少企业,包括科勒卫浴、宝马等。
      作为直接服务工业的数字经济新赛道,工业互联网已经应用到原材料、装备制造等37个国民经济重点行业,应用场景正在由销售、物流等外围环节向研发、生产控制、检测等内部环节延伸。“发展工业互联网,搭建更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提升中小微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今年,工业互联网被再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3月10日,带着11份建议上会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徐晓兰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作为直接服务工业的数字经济新赛道,工业互联网已经应用到原材料、装备制造等37个国民经济重点行业,应用场景正在由销售、物流等外围环节向研发、生产控制、检测等内部环节延伸。”
  “十四五”时期,我国工业互联网行业将在平台创新升级、行业深度赋能、新兴技术融合应用、生态体系构建等方面迈上新台阶。
  什么是工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是重塑工业生产制造与服务体系,实现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具有多学科交叉、多应用驱动、多技术融合的内涵。美国、欧洲和亚太是当前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的焦点地区,虽然各国对工业互联网的定义有所区别,但在目标、方向、体系架构等方面可谓异曲同工,均强调数据与工业的深度融合。
  美国、德国等国家历来对工业互联网高度重视,美国发布《美国先进制造领导力战略》,并成立数字制造与设计创新中心重点支持先进制造工厂。德国将信息物理系统(CPS)作为工业4.0的核心,十分看重数据在数字化转型中的重要作用。
  各国工业互联网的推进路径亦有所差异。美国强调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导赋能产业,实现自上向下的推进。我国在工业互联网发展上的显著特征则是“体系化”,在制造企业和信息通信企业两端发力。
  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取得的积极进展表现在几个方面:政策体系逐步完善;网络体系加速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平台体系快速壮大;安全体系逐步构筑;融合应用不断深入,并形成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个性化定制、数字化管理五大典型模式;产业生态集聚效应初显;“5G+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创新活跃。
  数字工业化、工业数字化和数据智能是实现工业互联网预期发展目标需要突破的关键点,同时,应加快工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设备链接与大数据运用能力,以企业为主导,充分发挥“数据+AI”价值,实施智能化改造。
  以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是我国形成新发展格局的必要条件之一,能够切实促进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我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数字经济作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经济形态,被写入2020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报告,其中有效发挥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以及数据价值是其核心内涵。
  而这些违规企业普遍都用到一个设备——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的摄像头。据了解,这种摄像头可以对检测范围内的人进行实时拍摄,并借助系统对拍摄人的性别、年龄、心情进行推测,同时还会生成一串数字ID,当摄像头再次捕捉到这个人的时候便会在短时间内与存储在云端的人脸记录进行匹配,并快速定位到这串ID上。
  而通过这些人脸信息以及分析出来的人物特点,企业可以快速判断顾客的消费水平、购买意向然后更好地进行产品推销,从而获取更大的利润,甚至可以向其他企业出售这些面部信息,达到与其他企业的双赢。科技的力量真是伟大啊!不过,这些行为都是不合乎规范的。
       首先,根据GB/T 35273-2020《信息安全技术 个人信息安全规范》中提到的,面部识别特征属于个人生物识别信息,且属于个人敏感信息。而当需要收集个人信息时,应向个人信息主体告知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等规则,并且需要获得个人信息主体的授权同意才能使用。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五条中也同样提到了这一点,并且明确了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守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不得过度处理。
  显然曝光的这些企业既没有经过用户的许可,也没有遵守正当、必要、不过度使用的原则。而除了这些企业之外,提供相关产品的企业也被曝光出来,而根据报道中的内容,我们可以了解到,该企业的人脸识别平台所拥有的人脸数据量已经上亿。
  相信对于消费者来说,三一五晚会上看到这项报道,多少都会开始怀疑人脸识别技术的必要性。事实上,就人脸识别摄像头本身,背后设计的其实是非常复杂的互联网计算公式以及成熟的影像传感器技术,但对于我们来说,这项技术成果其实已经非常普及,甚至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手中的智能手机的摄像头也能作为人脸识别摄像头使用。而对于技术本身来说,这项技术的出现其实是细化了我们的个人信息,例如我们现在去办理身份证,接受银行服务时,都需要人脸识别的辅助来让我们更安全。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