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受理机器人各分支技术的专利数量占比可看出,上游零部件专利申请量相对较多,达到37%。其中,控制系统和末端执行器相关专利占比较高,而减速器相关专利的申请量占比仅1%,可见减速器技术依然是制约中国机器人技术高质量发展的技术瓶颈之一。
根据工信部近期发布的《2020年1-12月机器人行业运行情况》显示,1-12月累计生产工业机器人23.7万套,同比增长19.1%。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升级中,机器人正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工业机器人国产化率在一些行业也取得了较大提升,其中食品饮料行业国产化率提升较为明显,3C行业略有提升。此外,工业机器人应用行业不断拓展,鞋服、日化等新兴行业需求日益显现。
2020年,在全民“战疫”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无人配送、防疫消杀等多种机器人广泛应用于防控第一线,创新智能机器人及装备突显出科技的力量。作为“制造业的明珠”,机器人的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我国生产制造智能化改造升级的需求日益凸显,工业机器人的市场需求依然旺盛,据IFR统计,2019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售额达57.3亿美元,初步估计2020年销售额达到63亿美元。
3月4日据外媒报道,大众将利用自动驾驶技术企业Argo AI开发的技术,进行自动驾驶车辆的实地测试,该公司此举旨在推出自动驾驶打车和拼车服务。实地测试将于今年在德国展开,使用的车型为大众ID.Buzz小型货车的高度自动化版本,大众将于2022年发布乘用车版本的ID.Buzz。
3月4日,本田汽车推出一款搭载本田SENSING Elite系统的Legend轿车,计划3月5日在日本租赁销售,这使本田成为第一家销售通过认证的L3级自动驾驶汽车的汽车制造商。据悉,这款L3旗舰车型Legend将仅在日本租赁销售100辆,零售价为1,100万日元(约102,000美元)。
3月8日,小鹏汽车宣布将于3月19号至26号启动主题为“千里智行·探无止境”的小鹏NGP 3,000公里远征挑战活动。该活动将从广州出发,途径汕头、泉州、温州、杭州、上海、南京、青岛、济南终到达北京,全程3,675公里,其中可使用NGP功能的高速里程超过3,000公里。
3月10日,嬴彻科技宣布推出自动驾驶系统“轩辕”,并表示将联合东风商用车和中国重汽基于该系统推出量产L3重卡,相关车型将于2021年底交付,并在未来可通过OTA升级至L4。
3月15日,通用汽车持有多数股权的自动驾驶技术企业Cruise宣布,已经收购了自动驾驶汽车初创企业Voyage,后者正在养老社区运行其服务。双方并未披露这笔交易的具体金额。据悉,这笔交易为Cruise增添了超过60名自动驾驶汽车开发和运行人才。
3月15日,衡阳市人民政府与蘑菇车联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智能终端、车路协同、自动驾驶及智慧交通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共建智慧交通创新示范城市,打造“衡阳模式”,推动城市级自动驾驶大规模落地和商业化运营。
大陆集团3月16日表示,公司董事会批准了一项计划,将于明年年初将驾驶辅助业务纳入一个专门的“自动驾驶移动出行”业务部门。2017至2020年期间,大陆获得了90亿欧元的辅助和自动驾驶订单,未来几年的潜在供货量将数倍增长,为此大陆集团计划今年在辅助和自动驾驶领域追加2.5亿欧元的投资。
3月18日消息,日前沧州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和示范运营管理联席工作小组向百度Apollo和云图科技公司颁发了首批无测试驾驶人道路测试通知书和自动驾驶示范运营通知书,标志着中国跨主城区的城市开放路网从测试向商用迈进,沧州成为国内首创“自动驾驶汽车可收费示范运营模式”的城市。
3月24日消息,深圳市出台了《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从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准入和登记、使用管理、网络安全和数据保护、车路协同基础设施、道路运输、交通事故及违章处理、法律责任等几方面出发,对智能网联汽车的生产、测试、应用、管理进行了全面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