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给中国消费者提供全新健康体验,某电器企业发布了“健康养老”和“生鲜食品供应链”两大核心战略。为解决贵州区域产地预冷缺口,在贵州省打造的全国省级共享式预冷体系。另外,为了应对后疫情时代的“无接触”需求提出的解决方案——智能取餐柜,并且该企业在展会上将智能取餐柜作为重点产品展出。
松下智能取餐柜主要用于店铺餐饮区后厨与消费者之间的餐品交互,可设置制热、保温、常温三种类型,满足消费者的多样需求。智能取餐柜能够对餐品进行保温,节省消费者的取餐时间,优化取餐效率,同时为商家降低人工成本,减少分餐出错率。
据悉,近日市城发集团与阿里巴巴旗下“饿了么”温州地区代理商签订协议,在市区宏国大厦安装调试外卖智能取餐柜并正式投用。目前,在宏国大厦现场,智能取餐柜共有28个小格子,这些取餐柜24小时开放,大小不一,可存放不同类型的外卖。据说,取餐柜保留了其他普通取餐柜的物理保温功能和紫外线消毒功能,对智能系统的细节参数进行优化,提高了用户取餐体验。
数十年前,互联网曾彻底改变人类生活方式。而今,智能网联技术也全面冲击着传统汽车领域,我们正经历着汽车大的变革。在变革的风浪中,汽车产品同质化,同级别产品激烈竞争等等现状将被打破,以智能化落地为核心的新车型有机会实现弯道超车,市场格局将会重新书写,人们的出行方式也将产生重大改变。2020年,国家发改委正式印发了《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将智能汽车发展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随后政府、协会及各大部委联合发布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 2.0》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期(2020-2025)、推广期 (2025-2030)和成熟期 (2031-2015)的推进节奏。
参照发展路线图,当下智能汽车时代已从探索期全面进入成长期,产品技术及产品架构更新迭代加快,科技能力需求倍速提升,跨界合作成为新趋势。集中发力智能应用,各大车企频繁推出配备辅助驾驶,HUD、车联网、OTA 升级、智能语音交互等富含智能驾驶功能的热门车型以期抢占先机。当技术更迭远快于市场教育和接受程度时,问题也随之凸显,类目众多的智能技术为消费者带来更多选择的同时也加重了购车者的选择焦虑,车企的市场布局与消费者需求之间出现断层。
据悉,今年上海将新建1120个早餐网点,鼓励发展“门店+分布式智能取餐柜”模式,解决门店成本高、辐射范围有限的问题。与此同时,在加快智能取餐柜等智慧终端布局,创新供给方式方面,将加快布局数字门店,全年计划新(改)建示范点200个,加载智能取餐系统,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
“分布式智能取餐柜”采用先进的中心加热技术,能保证早餐均匀受热,加热速度快,用时短,20秒即可完成饭团加热,并在左侧的柜子里完成取货、加热、出货的全过程,节省了消费者的取餐时间,优化取餐效率,有效地解决了高峰时段消费者等待餐品时间长的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