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线被誉为中国智能汽车芯片领域的“独角兽”

   2021-09-09 工业品商城134
核心提示:应对变革,于企业而言,手握新科技精准掌握市场需求是未来十年致胜的关键。于消费者而言,拨开技术演变迷雾,提高对汽车智能化的认知度,是跟上时代发展的必要路径。  搭建沟通桥梁,消弭供需信息断层,2021年3月26日,智创第三空间 2021中国智能汽车创新发展论坛暨汽车之家智能汽车评价体系发布会于北京隆重开幕,本次会
        应对变革,于企业而言,手握新科技精准掌握市场需求是未来十年致胜的关键。于消费者而言,拨开技术演变迷雾,提高对汽车智能化的认知度,是跟上时代发展的必要路径。
  搭建沟通桥梁,消弭供需信息断层,2021年3月26日,“智创·第三空间” 2021中国智能汽车创新发展论坛暨汽车之家智能汽车评价体系发布会于北京隆重开幕,本次会议以“赋能行业发展 指导用户消费”为宗旨,会议邀请到来自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在内的相关产业协会和机构代表;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同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清华大学等学术机构代表;来自智能汽车领域前沿的车企和供应商代表,同台分享中国智能汽车产业的新观点和未来技术发展趋势,共商如何突破产业瓶颈实现产业融合,在变革关键期成功搭建行业前沿沟通交流平台,构筑中国智能汽车领域顶配版“朋友圈”。
  提到行业变革,汽车之家董事长兼CEO龙泉有着深刻的理解与思考,龙泉在会中讲到:“过去一年,肆虐全球的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挑战。包括汽车行业在内,用变革求生存已成为当下各产业的广泛共识。我们能感受到汽车产业在变革中所蕴含的巨大能量。这个能量既来自于传统汽车主机厂、造车新势力,同时也包括整个汽车制造供应链。而智能化和网联化无疑是这场变革中可见的核心演变方向。我们看到,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面对新兴事物,他们既渴求又懵懂。汽车之家作为中国现今移动端日活跃用户最多的汽车消费者在线服务平台,推出一套直观、专业、可信赖的智能网联评价体系,成为打破当下市场供需隔阂的必然刚需。”
  来自产、学、研不同领域的嘉宾代表也分享了精彩的观点。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常务副秘书长刘小诗对大会的必要性和重要的意义给予了充分肯定。刘秘书长强调:“智能网联汽车代表着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但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智能网联汽车的复杂性,必须始终将用户和公共社会的安全性放在首位。为了做到这点必须深入研究智能网联汽车的测试和评价,确保其测试评价的充分性和有效性,从而建立一套完整的测试评价体系,指导测试和评价工作的积极有效开展。”
  智能网联与通信技术发展相关,5G技术应用逐级扩展之下,智能汽车将迎来怎样的机遇?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给出了一组数据:“当前智能网联新型车渗透率约为45%,据我们预测,到2025年,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规模将达到60%的市场规模”。但同时,陈秘书长也表达了对快速发展之下的担忧:“各大车企纷纷入局,智能化产品层出不穷,这都折射出国内汽车消费领域的强劲需求。但随之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不容忽视,智能产品研发制造是否真正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是否跟得上用车场景的迭代速度,消费者对产品的智能化程度是否认同,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整个汽车产业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发展之后,近些年迎来转型升级的考验,究竟哪些方向是智能汽车乃至汽车产业需要考虑的重点?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国汽战略院副院长张旭明是这样思考的。他认为,由智能化、网联化推动的自动驾驶浪潮助力我们实现更高效更安全的出行方式,这个方向是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同时他也希望汽车之家创立的全新体系可以为评价电动化、智能化方面树立新的标杆,开创更好的发展前景。
  掌握智能汽车技术未来发展走向的高等院校代表,来自同济大学汽车学院的朱西产教授分享了他对于智能汽车技术在应用层面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展望。他以“智能时代,汽车产业的变革”为主题,分析了汽车产业技术变革的历史以及当前中国智能汽车的产业背景和环境,强调智能汽车技术带来的革命速度有可能超出我们的预期,围绕“未来车”的全新价值体系正在构建。
  地平线被誉为中国智能汽车芯片领域的“独角兽”,此次地平线副总裁余轶南先生以汽车智能芯片—自动驾驶的基石为主题进行了演讲和分享。他介绍到,目前车载电子架构正在由分布式向中央计算架构进化,随着汽车电子在整车成本构成占比不断提升,软件定义汽车是不可逆转的趋势。而作为智能汽车的大脑,车载芯片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并且在未来将超越手机和电脑芯片,成为半导体行业最大的垂直市场,新鲜观点令人眼前一亮。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