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全球产业之所以陷入芯片荒,一方面是全球芯片供应链存在问题,另一方面,是去年因疫情催生出火热的电子产品需求。据研究机构IDC数据,去年全球PC市场大增近13%,今年预计还将增长18%以上。
这也导致在去年下半年开始显现的汽车芯片危机,于今年第一季度开始逐渐爆发。据市场研究机构英国埃信华迈公司预测,今年第一季度,全球将有100万辆汽车因“缺芯”推迟交付,2021年全球汽车产业销售额将减少600亿美元。
在电子芯片和汽车芯片同时紧缺的情况下,显然目前制造工艺更为复杂,单车所需的芯片量更多的汽车行业情况更为严重。
汽车芯片分为功能芯片、功率转换半导体、传感器三大类,一辆汽车至少需要搭载上百种芯片,才能保证汽车各系统的正常运行。
这一次严重短缺的芯片是在汽车制造中分布最广的,用于车身电子稳定系统和电子控制单元中的微控制器,但汽车其他所需的芯片会不会也变得严重短缺,目前还不好说,这依赖于芯片厂商的生产计划安排。
据分析机构预测,全球汽车芯片短缺至少还要持续半年甚至三个季度。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李邵华李邵华表示,最早预期芯片短缺6个月可以缓解,现在来看,可能需要9个月到一年的时间。“多重因素叠加影响导致芯片供需矛盾在这段时间内集中爆发,但不必过分恐慌,要冷静对待;今年汽车产销将呈现前紧后松的状态。”
据不完全统计,除大众、丰田、蔚来、福特、沃尔沃、通用等厂商宣布因芯片短缺削减汽车产量,上周又有多家汽车厂商宣布停产。
4月2日,上汽集团表示,去年三、四季度,上汽大众的部分车型已经因芯片短缺面临产能紧张;今年一季度,上汽大众的产能受到芯片短缺的影响,部分车型出现阶段性停产。上汽称,现阶段,上汽大众会根据市场需求优化排产计划,优先保证市场需求量较大的产品的产能。
4月3日,据日经新闻报道,由于半导体芯片供应短缺,铃木汽车在日本的三个工厂中有两个将暂时停产。
4月5日,斯巴鲁宣布,由于芯片短缺,将于4月10日至27日暂停其群马县太田市工厂的生产,以调整生产计划。其表示,计划从5月10日起恢复太田工厂所有生产线的生产,并补充称,停产对其财务业绩的影响尚不确定。
4月7日,据韩联社报道,由于芯片长期短缺,现代汽车和双龙汽车等多家韩国车企被迫停产。现代汽车此前已通过减少各工厂加班调整产量,但蔚山第一工厂的艾尼氪(IONIQ)5纯电动车和KONA生产线仍将从当天起暂停至14日。
4月7日,在蔚来第10万辆车下线的媒体会上,蔚来CEO李斌表示,如果不受供应链影响的话,蔚来在3月份已经有几天实现每天400台的产能,意味着一个月可以有一万台的产出。目前供应链伙伴受到芯片的影响,以及电池产能压力,每个月将力保7500台的产能,但还是有压力。此前,蔚来宣布停产5个工作日。
进入4月,汽车行业减产停产的厂商越来越多,影响层面不断扩大,电子产品行业也同样如此。
管理供应链能力强大的苹果也未能幸免于芯片危机。4月8日,据媒体报道,知情人士表示,由于芯片关键部件短缺,部分MacBook和iPad的生产已被推迟,但目前iPhone生产尚未受到影响。
由此可见,士兰微董秘陈越所转发的文字中提到的“能够在这种环境下,抢到足够多的货的企业,就是半导体产业所认可的,在趋势之上的好行业好企业好团队”这句话是合理的,但也要认识到,目前缺芯问题背后有多重原因,供不应求的大环境下,需要当前全球多个产业共同面对,并一起度过此次难关。
当然,我们也需要正视芯片危机对中小型企业所造成的影响。拥有议价能力,且已经建立了完善的采购和供应链的大公司尚且都无法幸免地受到了波及,这就意味着在议价和管理供应链方面能力较弱,甚至不具备任何优势的中小型企业会受到更严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