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汽协发布的最新销量数据显示,较之2019年第一季度(2020年第一季度国内车市受疫情影响严重,对比意义不大),国内乘用车市场2021年前三个月的产销量呈现下滑趋势(与2019年相比,2021年一季度国内乘用车产销量分别下降5.2%和3.6%),而芯片短缺是导致当前局面的原因之一。中汽协预测,芯片等核心部件供应紧张问题还将继续影响车企之后的生产节奏,二季度受到的影响幅度还要大于一季度。
车规级芯片的短缺,俨然已经扼住了汽车产业的咽喉,不过,对国内的芯片制造企业而言,当前的形势却是一个证明自己的绝佳机会,在短时间内批量交付高品质的车规级芯片,既是挑战更是机遇。
芯片短缺的现实在国内市场上催生了一场新的军备竞赛,各家芯片制造公司都期待着在当前的行业新风口中掌握话语权。尤其是对芯驰科技、地平线、黑芝麻等为代表的行业新贵而言,冲破旧的行业格局已经是被时代赋予的重大使命,这一仗必须要赢。
其一有市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每年能贡献全球3成左右的新车销量,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们的芯片进口率高达95%,代表着未来汽车发展方向的智能化、网联化等领域,我们的一个重要“命门”掌握在一众国际芯片厂商手中。从产业安全方面考虑,这种局面无疑是非常危险的,前两年智能手机行业已经提供过非常深刻的经验教训。换言之,是时代需要国产芯片迅速壮大。
其二有技术。与美国、韩国、日本等传统的芯片强国相比,国内芯片产业的根基的确还比较薄弱,但在核心技术方面,国产芯片其实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羸弱。事实上国产芯片整体上基本已经实现了从“不可用”到“可用”的跨越,一些实力派自主芯片企业更是达到了“好用”的行业领先地位。
此外,较之于国际厂商,国内芯片企业不仅对市场需求的反应迅速更快,尝试新技术的意愿也更高,拥有更高的适配性,可以更好的满足智能汽车快速迭代的需求。
以行业新贵芯驰科技为例,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芯驰科技的核心团队都是在车规级控制芯片领域扎根近二十年的行业老兵,有着深厚的技术积淀,取得的产业成果更是有目共睹。芯驰科技是取得ISO26262:2018版车规认证的半导体公司。在2021年2月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组织召开新产品投产鉴定会上,鉴定专家组认为,芯驰科技的X9芯片部分指标处于国际领先,可靠性与国外竞品相当。G9芯片总体水平处于国际先进、国内领先,证明了中国芯片也能成为行业标杆。
近期,在百度、小米和滴滴先后公布造车计划之后,2021年国内跨界造车的风口再次浮现,不过和此前一轮跨界造车大潮中只要有钱就好办事儿不同,当前新的“跨界者”还面临着另一个“卡脖子”的事情——芯片短缺。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全球车市遭遇到了“芯片荒”,不仅货源紧缺,芯片价格更是蹭蹭上涨。如何“提芯”,成了各大车企共同面临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