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机械智能化技术的逐渐进步,机器人发展成为了人类工作过程中的得力助手,水下机器人因此受到广泛关注。水下机器人是一种工作于水下极限工作的机器人,由于水下环境恶劣、复杂,人类在进行水下作业时需要面临较大的危险性,且人类潜水深度也较为有限,在这样的情况下,水下机器人成为了辅助水下作业的重要工具。
自1953年第一艘无人遥控潜水器问世之后,水下机器人事业开始得到飞速发展,我国也逐步开始了相关研发工作。2009年我国自主研发的水下机器人“海龙2号”准确抵达了海底污染区,并展开了图像观察、热液环境参数测量工作。2012年我国自主设计的“多功能水下机器人”将“功能模块”应用于水下机器人工作过程中,使水下机器人可根据各种情况进行水下作业。
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水下机器人应用功能也逐步完善,现如今我国水下机器人已应用于各种场景,帮助工作人员解决难题。其应用领域大概可分为以下几种:
安全搜救领域:其水下机器人一般用于水下基阵协助安装或拆卸过程、船底走私物品检测功能、水下废墟或坍塌矿井搜救等项目、海上救助和近海搜索。
科研教学领域:其水下机器人一般用于水环境、水下生物的观测、研究和教学,并且通过海洋考察、冰下考察观测地质情况。
船舶河道领域:其水下机器人一般用于船体、水下锚、推进器、船底检测等,保障出海人员的安全;码头及码头桩基、桥梁、大坝水下部分检查,帮助出海人员顺利返回岸边。
能源产业领域:其水下机器人一般用于对核电站反应器和管道进行检查,对探测到的异物进行取出;其次对水电站船闸、水电大坝、水库堤坝等进行检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