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3D打印发展虽然极具前景

   2021-12-17 工业品商城96
核心提示:如果说,3D打印+医疗在什么方面最受到期待?无疑是关于器官、肢体等的打造。对于现代医疗来说,面对器官病变和肢体缺失的患者要想造出合适的移植器官和假肢并不容易,但3D打印一旦在器官、肢体等打印上取得突破并实现普及,则将给全人类患者带来福音。  而实际上,目前关于3D打印器官和肢体的打造已经诞生,并开始临床应
       如果说,“3D打印+医疗”在什么方面最受到期待?无疑是关于器官、肢体等的打造。对于现代医疗来说,面对器官病变和肢体缺失的患者要想造出合适的移植器官和假肢并不容易,但3D打印一旦在器官、肢体等打印上取得突破并实现普及,则将给全人类患者带来福音。
  而实际上,目前关于3D打印器官和肢体的打造已经诞生,并开始临床应用。例如在欧洲和澳洲,一些残疾人士已经使用上了3D打印的手臂、肋骨和胸腔;同时,美国一家生物科技公司也已经打造出了肝脏细胞组织,未来经过进一步培养,有望成长为正常的可移植肝脏。
  当然,更具代表性的还是牙齿这一器官。据了解,与骨科植入物发展还不成熟,肢体、器官打造才刚刚起步不同,当前3D打印在牙科领域已经实现商业化。在美国,已经出现利用3D打印设备批量生产牙模的情况,平均每天生产数量可达5万个,商业发展规模不可谓不大。
  据统计,2019年全球医疗3D打印规模已经达到66亿元,预计到2022年将达到89亿元。在此背景下,我国医疗个性化需求的推动也使得国内医疗3D打印同步攀升,从2014到2019年,规模从3.3亿元增长至15.4亿元,复合增长率为29.27%,而明年则有望突破20亿元。
  不过,医疗3D打印发展虽然极具前景,但要将潜力和蓝海变现也还面临一些阻碍。除了技术方面的相关问题外,3D打印医疗产品的成本和所需材料也成为一道坎。现阶段,很多3D打印医疗产品由于价格昂贵普及性不高,同时由于医疗领域的特殊,打印材料也比较稀缺。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我们正处在人口结构重要转型的历史性进程当中。而适龄劳动力降低将进一步倒逼我国产业升级,服务机器人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这个新兴产业在抗疫期间被广泛认知,正在快速走进人们的生活,衍生出众多细分领域,例如替代劳动的功能性机器人、注重语言交互的陪伴型机器人、新奇有趣的观赏型机器人等等。
  在商业化探索百花齐放,“切实解决实际问题”成为市场的重要呼声的当下,能满足这一需求的机器人就显得极具代表性。资料显示,服务机器人企业坎德拉科技首创了“分体式”服务机器人,多种功能自主切换,具备极高的功能扩展性和定制化响应能力,也能适应更加复杂的场景。
  这种独特的产品形态和服务模式,让坎德拉在服务机器人领域独树一帜,也让这个行业的发展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本文围绕人口普查数据,结合“坎德拉模式”带来的启发,探讨在可见的趋势下,服务机器人能为这些挑战做些什么。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