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机器人如何更好地实现“人机共存”

   2021-12-17 工业品商城86
核心提示: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18.7%,约2.64亿人,老龄化加深对医疗和养老保障体系提出更高要求,而更为紧迫的挑战则出现在用工难题上。  以环卫行业为例,2020 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 63.89%,根据《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未来仍有更多城市不断地释放用人需求,需要环卫工维护和建设。  与之
        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18.7%,约2.64亿人,老龄化加深对医疗和养老保障体系提出更高要求,而更为紧迫的挑战则出现在用工难题上。
  以环卫行业为例,2020 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 63.89%,根据《“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未来仍有更多城市不断地释放用人需求,需要环卫工维护和建设。
  与之相反的,是不断减少的环卫工,以至于这一群体从业年龄逐年升高,50岁以上中老年人比例高达82%,招工难是避无可避的困境,随之派生的安全隐患、劳务矛盾等话题更加尖锐。
  目前,无人环卫车的出现正在有效缓解这一问题,从坎德拉阳光无人车的应用案例来看,通过自主切换功能模块,一台无人车可独立完成垃圾识别、自动清扫、抑尘洗地、自动开盖、垃圾运转、倾倒等环节,全程无人化完成。
  这种多功能、全流程覆盖的服务模式可以大幅减少重复性工作,帮助环卫工群体逐渐脱离繁杂的体力劳作,从而让环卫工更多地成为智能移动终端的管理者、环境卫生的巡查者。与行业中更多的单功能设备相比,能更好的解决场景难题,一机多用的同时也减少学习适应成本,更好地实现降本增效。
  未来几年,这类场景的服务机器人将向着全面化、系统化发展。例如更加复杂的人行道清扫、垃圾智能分类以及自动化垃圾运转站等。用以解决环卫工行业的用人难问题,也将改变基层从业者的工作模式、工作环境。
  站在更远的视角,服务机器人行业作为“补充”和“升级”进入到老龄就业市场中时,有更多的价值点可以探索和完善。例如通过机器人承担更多重复性体力劳动,同时赋予人管理者的身份,或许可以解放更多老龄人的时间和精力,有利于隔代抚养,从而间接促进生育率,众多历史研究证明了这一规律。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0年我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3,要知道,在60年代的多数年份里,中国的生育率都保持在6以上。从6掉至1.3,甚至低于“少子化”的代表性国家日本(日本生育率为1.36)。
  整体来看,短期内仍有可观的青壮年人口,但几代人熟悉的“人口红利”即将发生改变,工业化、数字化等诸多趋势的影响下,低生育率、“单身经济”似乎避无可避,人的独立性加强、个性化需求正在成为主流。
  对应在服务机器人中,就是精细化、定制化的服务能力,在坎德拉公司的应用案例中,服务机器人以5G+物联网,以及云端调度系统的协同,实现IOT设备的互联互通,能够自主过闸门、上电梯,通过与室外无人车的无缝接驳配合,还能做到跨楼栋接力式运转,完成室内外全场景一体化服务。
  这一能力使得快递、外卖等物品从室外的接收分拣,到室内的精细化分配,实现全程无人化运行。
  我们可以看到,快递柜收费的争议、配送员出入楼宇的管理问题、以及收取件时的人身骚扰风险等社会问题,随着服务机器人的发展,可以得到有效解决。坎德拉的烛光机器人支持用户预约收取件,准时上门服务,运行过程中数据可上传至手机APP可视化平台,相当于多了一台机器人管家。
  多功能的特点使得烛光机器人可以不间断运行,通过自主切功能模块来执行多种任务,物品配送只是其中之一,它还具备空气消毒、地面清洗、接待引导、新零售、安全巡检等功能,广泛应用于医院、楼宇、酒店等多个场景。
  更加智能化的服务正在实现当中,例如通过机器人购买商品和支付,机器人自主前往指定地点,收取物品再送货上门。医院场景中,机器人则可通过大数据与AI算法,精准同步各个科室的工作时间、工作量和需求,规划最优路径前往各个地点进行药品配送、消毒、垃圾运转等服务,使得医护人员脱离繁杂的记录和运转工作,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诊断与陪护中。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