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其实,地震预警系统本身就是一个全自动且可实现秒级响应的物联网。通过在震区布设大量监测仪,地震发生时,这一物联网系统可利用电波比地震波传播速度快的原理,在破坏到来前几秒或几十秒向民众发出预警警报,从而为大家争取黄金的逃跑求生时间。
而在预警发出后,很多民众可能对于逃生比较迷茫,不知道具体该往哪里逃,这时候物联网再度发挥出价值。只要在避难通道上设置一些RFID标签,携带可穿戴设备的民众便能沿着感应信号顺利逃到安全地。换言之,物联网对于地震中民众逃生也能提供指引。
当然,如果逃生失败被困,物联网也还有帮助求救的作用。只要民众携带接入物联网的设备,便能主动发出求救信号,很容易被救援人员感应到,相比传统用敲击发声的求救方式更安全、有效。而且就算被困人员失去意识,设备也能感应生命体征自动发送求救信号。
基于此,对于救援者来说,物联网同样意义重大。有了物联网的助力,救援者只需要拥有联网的感应装置,就能快速发现和救援被困者。同时物联网还能加持在机器人、无人机等之上,用以代替人类搜索救援,不管是救援的效率性、准确性还是安全性都能有效保障。
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由数据驱动。我们已经习惯了以技术为动力的生活方式:从教育到健身、娱乐到电子商务,我们对个人生活中技术的依赖已使速度、可访问性和便利性水平正常化,现在,我们希望这种技术能够在我们的产品中得到体现。专业生活也一样。
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由数据驱动。我们已经习惯了以技术为动力的生活方式:从教育到健身、娱乐到电子商务,我们对个人生活中技术的依赖已使速度、可访问性和便利性水平正常化,现在,我们希望这种技术能够在我们的产品中得到体现。专业生活也一样。
谈到办公世界的未来,现在人们对智能空间的需求无可否认:五分之四的办公室工作人员(79%)表示他们希望在技术居前的办公室中工作。而且,十分之九的上班族说技术已经极大地影响了许多领域,或者对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了改变生活的影响,因此,技术支持的环境不仅仅是工作世界的理想选择,这是不可少的。
但是,重要的是不要为了技术而部署技术。目前,在技术居前的大楼中工作的办公室工作人员中,不到一半(47%)实际上每天使用可用的技术,这表明在实施技术时往往没有充分考虑最终用户的考虑。人们在生活中使用技术是因为它有用,而不仅仅是因为它在那里。未来的工作场所必须以相同的方式运作。
此外,对于环境恶劣的灾区来说,指挥调度、医疗救援力量想尽快赶往前线,也离不开远程指挥、远程医疗的助力,这背后同样需要以物联网为支撑。总之,物联网在地震当中的应用,不管对于监测预警、民众逃生还是对于应急救援、远程调度来说,都作用匪浅。
综上,近年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经愈发注重将物联网引入到防震减灾工作当中。早在2016年,我国政府就制定了防震减灾规划(2016-2020年),其中明确强调信息化支撑的重要性,要求防震减灾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拓展物联网等新技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