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汽车制动系统一直由外资零部件巨头牢牢占据着主导地位,如今借着智能制动系统发展新机遇,本土玩家正逐渐在市场崭露头角。据悉,自2018年正式成立,擎度科技短短三年的时间就与国内外多家主机厂达成了合作,实现了自主智能制动系统的规模化落地。
关于擎度科技成功“出圈”的秘诀,徐松云指出很关键的一点在于上汽给予的协同支持,让擎度科技成立后迅速获得了产品“上车”的机会。因为制动系统这样的安全件,一旦失效或者失灵,很有可能会引发严重的交通事故,比如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特斯拉刹车失灵事件,而且于整车厂而言,试错成本也非常高。所以整车厂在选择这类零部件供应商时往往会优先考虑跨国零部件巨头,以至于很多本土玩家几乎连一次尝试的机会都很难获得,这也是本土供应商在制动系统领域自主突围多年一直收效甚微的原因。
而擎度科技作为上汽集团首家科技混改企业,在整零合作方面有一些天然的优势,包括给产品提供落地的平台,以及与上汽联合开发,共享研发资源,让过去哪些原本属于“黑匣子”的零部件可以打开,从而赋予整车厂更多的话语权。
“所以对于国内零部件厂商来说,相关零件能否在主机厂的量产产品上进行搭载,是检验一个产品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因此,自主零件部件公司需要更多争取在主机厂配套的份额,比如获得与外资巨头一样参与整车耐久试验的机会,这样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徐松云表示。这意味着对于安全件供应商也只有与整车厂保持强耦合的商业模式,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另外,把握住智能制动系统的先发优势也很关键。”在徐松云看来,现在智能制动系统其实还处于发展初期,即便跨国巨头,也是刚刚才开始在国内量产智能制动系统,市场并没有完全打开。但同时这个领域的门槛又随着智能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不断提高,因此本土玩家如果不能够在一开始就积极布局,在现在这个关键的时间节点迅速打入内部,夺得先机,并且把这个产品真正做起来,后面基本就没有机会了。
值得一提的是,擎度科技这样的一级供应商,也是国内芯片突围的核心环节。换言之,没有强大的国内主机厂,就没有国内一级供应商成长的土壤。而没有强大的国内一级供应商,国内芯片也没法获得应用的场景。擎度科技也肩负着从产业链的角度为自主芯片突围的责任。
“幸运的是,三年前电动汽车刚刚兴起的时候,我们也刚刚成立,这两年电动汽车开始普及了,我们的产品也在慢慢批量应用,我们的节奏始终与整个市场保持一致。”徐松云表示。“除此之外还有开放的商业模式,这是我们自成立之初就确定了的发展路线,即借助上汽的合作打造出一两款成熟的产品,然后基于成熟产品,擎度也在上汽体系外获得了很多认可,在更大的市场实现落地。”
多关节机器人一般指拥有 6 个旋转轴的关节机械手臂,其优势在于类似于人手拥有很高的自由度,适合于几乎任何轨迹或角度的工作。通过搭配不同的末端执行器,多关节机器人可适用于装货、卸货、喷漆、表面处理、测试、测量、弧焊、点焊、包装、装配、切屑机床、固定、特种装配操作、锻造、铸造等大量应用场景。
受限于传统汽车需求见顶,多关节机器人增长放缓。从6轴多关节机器人出货量来看,由于多关节机器人多应用于汽车制造业,近年来随着汽车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逐渐放缓,行业对上游多关节机器人需求也逐渐放缓。未来新能源汽车占比的不断提升有望重新带动多关节机器人市场需求的提升。
大于20kg的多关节机器人由外资品牌主导,小负载竞争格局较为激烈。2020年我国20公斤以上6轴机器人市场份额为44421台,其中份额前五位的发那科、安川、库卡、川崎、ABB 均位外资品牌,合计占据市场份额约70%。而在小负载(≤20kg)领域,竞争格局相对分散,竞争较为激烈,行业CR5为50.8%,该领域中,内资品牌已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