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回避的事实是,任何形式的数字基础设施——智能城市、电动汽车和充电端口,以及与电网的联系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的联网设备——都将大大地扩大全球威胁的表面。英国的“BuildBackBetter”项目依赖于智能传感器和其他联网设备。这是一个由应用程序、联网交通灯、排放传感器和电动汽车充电站供电的未来。这种基础设施的每一个部分都可能包含一个漏洞,黑客可以利用这个漏洞进行攻击。
确保所有这些新设备、设备和软件的安全似乎是一项艰巨的挑战,甚至是不可能的挑战,这些新设备、设备和软件将支撑一个更清洁的未来。但是,在开始时和整个开发生命周期中,安全和保障并不是一个考虑因素。汽车工业是这种方法的一个典型例子。汽车制造商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以及前沿汽车的每一个部件——从刹车到信息娱乐系统——都要考虑安全性。如果受到高度监管的汽车行业不能达到这些标准,就会有生命丧失。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更加互联的未来。在任何新的清洁能源计划中,网络安全都应该是最重要的。这意味着利用可以提供全面、按需测试的平台。这意味着利用网络安全领域最敏锐的头脑,他们可以在过程的早期根除漏洞。这意味着利益相关者应该共同努力,共享资源,并就解决绿色能源领域的弱点交换信息。
在部署绿色技术后,我们再迫不及待地考虑网络安全。到那时,一切都太迟了。我们现在必须考虑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创新和主动的网络安全方法,使更智能、更清洁的城市更可持续、更宜居、更可靠——这是我们需要的,以确保我们能够真正克服当今世界面临的气候危机。
协作是至关重要的,采取一种高效的方法来发现和保护漏洞也是至关重要的。网络面临的威胁永远在变化,正如数字化的本质一样。因此,安全不能是静态的。就像汽车的发展和它们的前沿技术将不断发展一样,安全测试方面的投资也必须不断发
近年来,5G热潮席卷全球,各国5G商用建设如火如荼。那么随着5G逐渐走近人们的生活,普通民众对于5G是如何看待的呢?近日,作为当前取得最多5G商用订单的玩家,爱立信旗下消费者研究室发布了《成就更好5G的五大关键》报告,向我们给出了答案。
据悉,该报告涵盖了美国、中国、韩国、英国等26个市场的消费者态度和观点,代表了全球13亿智能手机用户,其中包括2.2亿5G用户。报告得出了5点结论,分别是:
1、在疫情形势下,消费者升级到5G的意愿仍在加速;
2、5G触发使用行为的改变,开始取代Wi-Fi;
3、室内5G覆盖对消费者更重要;
4、早期采用者对5G速度感到满意,但希望有更多创新;
5、消费者重视捆绑数字服务的5G套餐,愿意多支付20%到30%费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医疗卫生事业逐渐迎来变革,医疗器械的智能化升级,日益成为医疗转型的关键所在。在此背景下,近年来机器人的出现和应用,正推动着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迈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当前,作为全新智能医疗设备,机器人已经融入医疗康复、手术、后勤服务等多个领域,催生出包括手术机器人、康复机器人、导诊机器人、运输机器人、陪护机器人、外骨骼机器人等多种产品。其中,手术机器人作为占比超过六成的头号细分,无疑是医疗机器人的代表性应用,受到行业企业的广泛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