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手术机器人,就是将传感器技术、三维成像、机器臂等多种高新技术融为一体的设备,其主要运用于手术影像导航定位和临床微创手术当中。手术机器人在使用过程中凭借操作精度高、可重复性高、稳定性高等特点,不仅能够高效、精准的完成手术操作,克服传统手术难点、痛点,而且还能降低医护人员压力,节约医疗手术资源,可谓价值巨大。
基于此,现阶段该赛道聚集的玩家并不少,国外包括达芬奇、西门子等等,都是其中佼佼者。而在国内,微创医疗无疑也是颇具实力的重要玩家。近期,微创医疗便成功完成了国内手术机器人领域最大额度的融资,在手术机器人竞争上再次抢占有利地位。
据悉,微创医疗机器人主要围绕腔镜手术机器人、骨科手术机器人、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经自然腔道手术机器人、经皮穿刺手术机器人等方面对手术机器人赛道进行产业化战略布局。其中腔镜手术机器人主要应用于外科手术当中;骨科手术机器人主要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手术中;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主要用于治疗心脏、脑部或外周血管系统中的血管或相关器官疾病;经自然腔道手术机器人主要用于自然腔道腔镜手术;经皮穿刺手术机器人则用于收集组织样本诊断疾病。
根据全球手术机器人研究报告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8年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从31亿美元增长至46.8亿美元,增长率约为11.2%。预计未来五年,全球手术机器人规模将持续增长,到2023年,全球手术机器人可达到111.7亿美元的市场规模。目前,手术机器人的蓝海已经出现,留给微创医疗机器人“纵横驰骋”的空间非常大。
近两年,区块链技术无疑火了。从升级为国家战略之一,到被纳入“新基建”范畴,再到发布众多相关新职业,区块链愈发受到我国的重视。而这,主要得益于其独特而显著的应用价值!凭借去中心化、可追溯、不易篡改等特点,区块链能在众多领域获得用武之地,能够有效推动我国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基于此,在发展区块链的过程中,加速场景化应用一直是我国聚焦的一个点。在近日工信部发布的《关于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便特别提出了要加速区块链应用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渗透,到2025年,要在产品溯源、数据流通等领域培育一批知名产品,并形成场景化示范应用。
那么在如此多的场景化应用之中,谁才和区块链最配呢?显然还得是金融!且不说区块链技术的走红本来就与虚拟货币密切相关,以及当前我国正在力推的数字人民币中也用到了这一技术,光是区块链在金融数据管理方面的应用价值,也能彰显出金融应用领域,才是真正能够让区块链“大展拳脚”的地方。
对于金融发展来说,区块链能够在四方面有效赋能。首先在征信方面,金融机构的信用一般通过交易来体现,交易越快速、越安全、越廉价,就越容易受到用户们的信任。而利用区块链,则完全能实现这些诉求。凭借点对点交易、分布式账户以及不可篡改的特点,区块链能够有效提升交易质量和安全,从而增强公司征信水平。
其次在风险方面,金融活动中无处不在的风险时常令人担忧与头疼,而依靠区块链也能将这一问题很好解决。因为区块链能够通过防篡改和高透明的方式,通过去中心化的实时结算和清算来提高金融效率,从而让整个金融系统降低成本。成本低了风险带来的损失也就低了,换言之过去的金融风险也就没那么可怕了。
再次在产权方面,区块链的应用也能对其进行强化。众所周知,金融领域的产权保护至关重要,尤其是一些金融专利的保护,更是马虎不得。而在区块链技术的加持之下,金融侵权的过程会被完整、全面、详细的记录下来,这不仅有利于对侵权行为及时察觉和发现,同时也有利于企业们进行证据收集、维权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