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离子成动力电池技术新突破

   2021-12-29 工业品商城133
核心提示:在众多企业的争相布局下,固态电池的商业化进程自然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在日前召开的蓝皮书论坛上,有关固态电池何时能够实现商业化应用的话题就引发了一场激烈的讨论。  安驰科技总经理、创始人徐小明表示,2030年之前,纯固态电池很难看到,即便看到真正的固态,至少前三年到五年,其主要应用在消费类电子端,要做到
       在众多企业的争相布局下,固态电池的商业化进程自然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在日前召开的蓝皮书论坛上,有关“固态电池何时能够实现商业化应用”的话题就引发了一场激烈的讨论。
  安驰科技总经理、创始人徐小明表示,2030年之前,纯固态电池很难看到,即便看到真正的固态,至少前三年到五年,其主要应用在消费类电子端,要做到安全性可控且用得起。
  据了解,从电池结构本身来讲,使用固体电解质的固态电池具有不可燃、不腐蚀、不挥发、不漏液等优势,可较好地确保电池的安全性。同时,用金属锂做负极的固态电池可匹配高电压正极材料,进一步提升能量密度。但也正是由于这一固体形态,固态电池也存在着先天的缺陷。譬如,固态电解质的锂离子迁移效率会直接影响固态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电极与电解质之间的界面阻抗会上升等问题。
  考虑到固态电池量产面临的现实困难,以及新能源汽车对高安全、高能量密度动力电池的迫切需求,作为折中方案,行业将混合固液电解质锂电池作为固态电池发展的过渡方案。“半固态电池是具备可行性的,可以解决安全性问题,然后再去提升能量密度。”徐小明说到。
  北汽集团副总经理廖振波表示,固混电池当5%-10%是液态的时候,它应该是比较安全的,同时能量密度也满足汽车企业的要求。同时他强调称,在能量密度不降低的情况下,要增强安全性,别去走其他的路线,扎扎实实把固混电池做上去。“我强烈呼吁这些电池企业,不要犹豫了,赶快产业化,给整车企业提供安全可靠的固混电池。”
  廖振波之所以发出这样强烈呼吁,归根到底还是动力电池的安全。他说到,目前车企亟需解决的问题已从原来追求的能量密度、成本要素,转变为现在追求的排序为安全、成本、性能的三要素。他还特别提到,成本不仅仅是电池采购成本,还要考虑售后和召回的情况。
  “每年到夏季,新能源汽车就会出现着火事故,汽车召回的比例越来越大。按照中国的召回制度,万分之四的设计安全的质量事故就要召回,这样给整车企业的损失是非常大的,所以现在我们把成本的问题分开,一个是采购成本,再一个是后面的售后服务,包括刚才说的召回服务,所以在安全保障不了的情况下,成本是非常高的,所以整车企业最重要的是讲究安全。”
  孚能科技董事长王瑀亦表示,半固态肯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谁也不愿意在生产电池过程当中有隐患,用了半固态电池,你的工厂再不会出现起火的问题”,目标还是要从材料本身去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不过,在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杨红新看来,半固态电池技术虽然解决了可以量产的问题,但是不代表可以大规模商业化。“大规模商业化需要有可工程化的能力支撑它,而且有用户愿意为它买单,现在我们找不到半固态电池的核心卖点在哪里。”杨红新指出,半固态的成本会增加、产线要调整,不过第一代产品对产线的影响不是很大,所以技术问题可以解决并实现量产,但是大规模商业化,还是有相当的不确定性。
  整体来看,在诸多限制性因素的影响下,作为折中方案的半固态电池可兼顾液态锂电池和全固态电池的性能优势,兼容现有工艺、设备及材料,具备量产落地的可能。不过在大规模商业化应用上,其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那么,在半固态电池真正实现商业化应用之前,动力电池技术路线还会有哪些新的突破?
  “我觉得钠离子电池是非常好的突破,钠离子电池未来很重要的一点是钠的资源比较丰富、成本比较低,另外钠离子电池价格比较便宜,缺点是能量密度比较低。”孚能科技董事长王瑀说到。
  今年5月21日,宁德时代董事应对长曾毓群在股东大会上就透露,将于今年7月份左右发布钠离子电池。此举被业内认为是宁德时代锂资源稀缺以及由此带来锂电原材料价格高昂的重要措施。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杨红新表示,“中国锂资源非常匮乏,从战略上应该有一种从原材料方面解决的途径,钠离子电池是特别好的。但是在乘用车上,大规模应用钠离子电池的,至少这几年看,可能挑战还是非常大的,可能会替代部分铅酸和铁锂。”
  不过,钠离子电池尚处于产业化初期,安驰科技总经理、创始人徐小明指出,钠离子电池至少在5年之后,配套才会逐渐成熟,因为它重构现有电池整个化学体系。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