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智能化快速发展的红利,去年下半年自动驾驶领域迎来了第一个IPO热潮——从2020年7月份开始,短短半年的时间里,先后有Velodyne、Luminar、Innoviz、Ouster、Aeva、AEye等多家激光雷达企业宣布上市,以加大融资力度,推进自动驾驶研发。
进入2021年,这股上市潮持续蔓延,先是无人驾驶卡车领域的图森未来和智加科技先后宣布上市,随后Waymo、Argo AI等Robotaxi领域的头部玩家也纷纷曝出IPO传闻,由此引发业界关于谁会坐上Robotaxi赛道头把上市交椅的猜测。日前,答案终于揭晓:滴滴。
6月11日,滴滴宣布正式向SEC递交IPO招股书,股票代码为“DIDI”。对于此次募资的用途,滴滴在招股书中表示,计划将约30%的募资金额用于提升共享出行、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等技术能力。
考虑到滴滴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布局,主要是为了推动Robotaxi规模化商用,以直接替代人类驾驶员,彻底革新传统出行方式。不难猜测滴滴选择在此时IPO一大原因也是为进一步强化Robotaxi领域的研发,以赶在这项技术真正开始商用前,抢占市场制高点。
此前,滴滴曾表示计划到2025年实现100万台搭载自动驾驶技术的滴滴定制网约车,2030年滴滴定制网约车实现完全自动驾驶。要实现这样的目标,背后必然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Uber已经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据相关数据显示,Uber自2015年开展自动驾驶业务以来,5年间已烧了25亿美元,平均每年烧5亿美元。而Waymo母公司Alphabet每年花在自动驾驶研发上的投入更是高达10亿美元。
因此,即便已经有可以“造血”的业务,Uber和Waymo还是针对自动驾驶业务开展了外部融资。其中Uber于2018年曾获得丰田5亿美元资金加持,2019年4月,Uber ATG再度获得丰田、Denso和软银旗下愿景基金共同投资的10亿美元资金,这使得Uber ATG的估值一度达到了72.5亿美元。可即便如此,还是未能挽救Uber ATG业务,2020年底,Uber正式将旗下自动驾驶部门出售给Aurora Innovation,原因正是自动驾驶研发支出过高。Uber这一举动甚至引起了Lyft的“跟风”——2021年4月,Lyft宣布将自动驾驶汽车部门Level 5出售给丰田,以及时止损,加快Lyft实现调整后EBITDA盈利的速度。
而Waymo,继2020年首次从Alphabet之外融资了30亿美元,近日又在新一轮融资中获得了25亿美元,以扩充团队,新增超过2,000名员工,并继续开发其第五代自动驾驶系统。不仅如此,Waymo还计划从母公司Alphabet分拆出来,意图独立上市。
同样被传出即将上市的还有福特和大众共同投资的Argo AI、通用旗下自动驾驶公司Cruise以及Aurora Innovation。其中Argo AI预计将在明年公开上市,据悉该公司目前正在积极融资,以获取足够的资金用于开展自动驾驶出租车研发。Cruise此前也表示或单独IPO,该企业刚刚宣布将获得通用汽车融资部门提供的50亿美元的多年期信贷额度,这使得Cruise获得的总投资达到了100亿美元以上。而Aurora Innovation,据了解即将完成与Reinvent Technology Partners Y公司的合并交易,实现“借壳上市”。
另外,在滴滴宣布正式向SEC递交IPO招股书当天,国内自动驾驶初创公司小马智行也被曝在考虑通过SPAC方式登陆公开市场。不仅如此,为加速推进自动驾驶技术商用,知情人士透露小马智行甚至已经在上海嘉定设立了十余人的整车团队,并向不少业内人士发出offer。而小马智行对此传闻也表示,公司会积极评估各业务板块的前景,并且随时相应调整业务架构。这意味着不久的将来,Robotaxi领域或将真正迎来一股上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