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消息,家庭机器人研发生产商赋之科技宣布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A轮融资,投资方为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和龙湖资本。本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新品研发及市场推广,不断推进Enabot产品的完善迭代。
6月14日消息,近日,消费机器人公司乐森机器人宣布完成B轮融资,此轮融资由红杉资本中国基金领投,明裕创投、日初资本、中银旗下渤海中盛、至临资本、庚辛资本跟投。本轮融资资金将用于芯片、电机、结构、算法等核心玩具机器人技术的研发。
6月16日消息,工业机器人和工业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瓦特曼已于近日完成A轮融资,融资额为6000万元,本轮融资由亦联资本领投,多位产业投资者跟投,光济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本轮融资将继续用于打磨机器人、智能冶金捞渣机器人、无人车、智能监测机器人等解决方案和产品。
6月18日消息,仓储智能机器人企业智子跃迁近日宣布连续完成两轮数千万元融资,由愉悦资本、上海紫竹国家高新区支持,资金将主要用于产品的迭代研发、团队扩张和市场的进一步推广。
2000年之后,全球化进程加速,汽车、3C等下游行业保持高景气度,叠加欧美国家人口老龄化,人工成本显著上升等原因,工业自动化需求持续增加,工业机器人行业在欧美国家的渗透率持续提升。2019年,受需求端行业的周期性波动影响,全球工业机器人出现短期波动,销量同比下降11.6%;2020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达39.7万台,尽管受到疫情影响,销量同比仍增长6.4%。
从长周期来看,国内工业机器人行业将显著受益于国内制造业升级带来的长期需求增长,增速有望保持在40%以上,原因在于:1)人口红利褪去,人工成本明显增加;2)国内品牌持续增加研发投入,并且通过外延并购提升技术和业务布局,应用场景增加;3)随着机器人行业规模明显改善,规模效应凸显,降本增效改善机器人性价比;4)国内制造业逐步从过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先进制造,自动化需求增加;5)国产替代加速。
欧美国家已经在过去几十年中建立起完善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专注于自身拥有规模效应的大型工业,并拥有成熟的供应商体系,形成了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德国库卡、瑞士ABB、日本发那科、日本安川。其中,日本的工业机器人产业链是相对最完善的,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如纳博特斯克在精密摆线针轮减速机处于绝对优势,在控制器、伺服电机等核心零部件都拥有完善的供应链体系。
工业机器人渗透率的提升促进了制造业的降本增效,并且提升了制造业生产的稳定性,因此在人工成本高企的发达国家,对于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已经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日本工业机器人技术源于美国,具有发那科和安川等国际工业机器人供应商,行业地位长期稳固,全球市占率约60%;欧洲有德国库卡和瑞士ABB等优质工业机器人制造企业,其中拥有欧洲机器人最大市场的德国在机器视觉和人机交互等领域拥有全球领先水平。
由于国内制造业正在加速从劳动密集型的中低端产业切换到高端制造领域,叠加人工成本的快速上涨,工业自动化需求驱动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国内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历经四大阶段:1)萌芽阶段(2000-2009年),在汽车等下游行业较为低迷的背景下,国内工业机器人年均销量仅数千台,外资巨头加速布局国内市场,国产供应商主要做集成和代理。2)兴起阶段(2010-2012年),受益于下游汽车、3C等产业需求的高增长以及自动化率的提升,国内工业机器人行业快速增长,年均销量超过2万台,内资集成发展壮大,并逐渐向中上游拓展。3)高速发展阶段(2013-2017年),随着政策补贴的密集出台以及自动化产品价格逐步下降,汽车、3C等产业自动化市场快速增长,国内工业机器人销量实现5年高增长,国产化率提高到25%。4)行业整合阶段(2018-2019年),由于补贴大幅减少以及贸易摩擦的影响,国内汽车、3C电子等行业需求低迷,工业机器人产销增速放缓,2019年销量约为14万台,同比下降约9%,国产工业机器人低端产能出清,市场加速触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