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由几个可以独立运行的机器模块,协作组合成一个“大”机器人。如果一个模块损坏,可以将其拆下并更换。更有趣的是,机器人可以根据任务,判断自己要变成什么形状,然后让模块重新排列。
甚至,会派出自己的某个模块,去单独完成任务。就像人的手与身体分离,手还在单位忙,身体却开始在外摸鱼,效率更高了。
模块与模块之间有磁铁相连,同时,并配有Wi-Fi与中央系统进行通信。康奈尔Sibley机械和航空航天工程副教授兼该项目研究员Hadas Kress-Gazit说:“这是模块化机器人第一次被自动重新配置和感知驱动的行为。”
Kress-Gazit教授说,其他模块化机器人系统已成功地在受控环境中执行特定任务,但这些机器人是第一个基于任务和不熟悉的环境展示完全自主行为和重新配置的机器人。重点是不熟悉的环境,也就是以前机器人并没有去过这个地方哦,在划线区域来回傻傻散步的机器人。在未知环境下完成任务需要机器人去探索和获取关于它周围的环境信息,并使用这些信息来行动。
在实际安装前,相关人员要对工业机器人的工作程序有详细的了解,明确工业机器人设备零部件之间有哪些关系,哪些设备之间的尺寸位置要做到丝毫不差,而哪些可以适当放宽标准。此外还需对安装图纸进行细化分析,要掌握工业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和功能结构,并在安装前寻找适当的工具和设备,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安装效果提供保障。
要结合现场的实际生产情况,对每台工业机器人安装制定详细的方案,同时还应该制定相关的应急方案,确保面面俱到,放矢有度。此外在实际安装前,还应该制定相关的作业指导书,要在作业指导书中明确具体的操作规程、操作要点、需要人员和自检要求等,从而为工业机器人设备安全提供统一依据。同时作业指导书一式多份,如生产公司、监理部门、安装调试部门、现场安装部门等,都应该各自保留一份,这样若是今后出现相关问题,才能有责可追,避免相互扯皮的问题发生。
主要是指每安装完一条工业机器人设备,都需要进行详细的复查,如在安装完工业机器人的连接设备时,就需要对已经安装好的零部件进行关键尺寸的详细复查,这样可以避免因尺寸变化而造成整体返工的问题出现。而在所有的工业机器人设备全部安装结束后,还应该进行一次全面的自检,要尽量在后期调试之前,及时发现问题,并针对性地做出解决,从而达到安装验收一次性合格的高标准,从而为工业机器人设备安装进度提供保障,确保工业机器人设备安装可以在规定的工期内完成。
机器人的安装是在在现场进行的,而真正的生产作业环境会受空间利用率等方面影响,致使机器人的很多姿态受到一定的限制,而这就很容易导致工业机器人在实际工作中,出现震动、移位等现象,并最终导致工业机器人无法按照设计的速度运作,因此在工业机器人安装结束后,投入实际生产工作前,进行现场调试校准就显得至为重要,具体而言,调试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6月3日消息,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助理教授Long He及其团队介绍,他们为解决蘑菇养殖业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正在开发一种蘑菇采摘机器人。这款机器人专为架子上生长的双孢蘑菇设计,它能够采摘蘑菇、修剪蘑菇茎的末端,然后将它们放入收集盒中。
6月8日消息,美国能源部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研发了一款名为阿尔戈英雄(Argonaut)的新型机器人,此款机器人将用于监测液氩粒子探测器的内部。未来,它将会在零下193摄氏度的液态氩海中航行,用于监测超冷粒子探测器的状况。
6月10日消息,为了更好地保护袋熊,了解螨虫是如何在袋熊之间传播的,澳大利亚乐卓博大学和塔斯马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型洞穴探索机器人。此款机器人配备了温度和湿度传感器,以及前后摄像头和LED灯,可实现在洞穴中的探测活动。
6月15日消息,在沈亚静博士和史家海博士的带领下,香港城市大学的研究人员受“全轮驱动”的鳐鱼精子启发,研发了更好的游泳机器人。该机器人由刚性的铁线螺旋头、柔软的棉线尾巴和中间的两个电动马达组成。在给定的功率输入下,当在不同环境中移动时,它比其他游泳机器人更具有适应性和能源效率。
6月21日消息,据报道,丰田研究院展示了一款全新的机器人:一个可在家里工作时进行自拍的机器人。此款机器人搭载了三维几何和合成数据的技术,在使用过程中机器人能够自动理解空间中的物体,并将它们移开,准确识别到自拍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