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Velodyne高层发生重要变动,其首席执行官Anand Gopalan被报道于7月底离职,任职时长为一年半。而公司整体运作交由首席运营官Jim Barnhart、首席财务官Drew Hamer、首席人事官Kathy McBeath和首席商务官Sinclair Vass等负责。招聘新首席执行官的工作同步进行。
彼时,外媒直接将Gopalan的离职界定为内斗闹剧,但是Velodyne并未就此置评。鉴于内部发生变动以及业务尚且处于上升期,Velodyne市值下滑较大,从上市之初的18亿美元跌至当下的不足14亿美元。
业界周知,Velodyne不仅坐拥“激光雷达第一股”的光环,也比大部分激光雷达公司拥有更久远的历史。但是和其他已经上市的激光雷达公司一样,亏损仍是主旋律。从很大程度上而言,这也在预料之中,因为这些公司正处于上升阶段,团队扩张、技术研发和生产设施建设都是烧钱巨坑。
在截至2021年9月30日的第三季度,Velodyne营收为1310万美元,远低于去年同期的3210万美元。其 CFO对此给出解释——为满足客户对性能一致性的期望,我们正在改进制造和生产流程,将大约 430 万美元的产品销售额转移到了2021年第四季度和2022年第一季度。
鉴于前三个季度的业绩,Velodyne将年度营收目标从此前的7700万~9400万美元下调至6000万~6300万美元。值得注意的是,其2021年前三季度总营收为4438万美元,第四季度营收至少要达到1562万美元才能完成年度目标。
财报中也有比较乐观的数据,比如其出货量处于领先地位,客户数量不断增加,潜在收入可观。具体来看,Velodyne Q3激光雷达出货量超过4400个。公司预计Q4激光雷达出货量约为4000个,全年总计超过15000个,同比增幅约为28%。在固态激光雷达传感器销售方面,Velodyne依旧保持其领导地位,售出 630 多件。
诚然,Velodyne为自己描绘的蓝图还是不错的,但是通往光明的道路从来都不是简单的。就当下的激光雷达市场而言,除了内部技术路线之争具有不确定性,外部竞争也愈发激烈。
从国外市场来看,其他炙手可热的激光雷达公司已经在技术提升和成本控制上给Velodyne带来一定压力。比如,在全球十大汽车制造商中,已经有7家成为Luminar客户;Ouster从第一款产品OS1开始就以低于竞品85%的售价杀入市场,现在能将成本控制做得比较好。
就国内市场而言,初创企业已经在激光雷达领域紧锣密鼓地布局。一方面,包括禾赛在内的头部在谋划IPO的同时,不忘构建生态圈试图和车企、Tier1深度绑定。
另一方面,华为、大疆等科技公司也在抢滩车规级激光雷达市场。去年底,华为首次面向行业发布了车规级高性能激光雷达产品和解决方案,并称该款激光雷达更适合我国路况下的场景。从去年初在CES上发布泰览-15,到去年中正式发售,大疆只用了仅仅半年的时间,且同时兼顾了实用、量产、便宜,大疆在激光雷达领域的研发实力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