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商汤科技的招股书我们可以看到,2018-2020年,商汤营收分别为18.5亿元、30.3亿元、34.5亿元,2021年上半年营收为16.5亿元。盈利方面,报告期内,商汤经调整亏损净额分别为2.2亿元、10.4亿元、8.8亿元及7.3亿元。
持续亏损的背后是商汤在研发上的大力投入,招股书显示,对应报告期,商汤研发开支分别为8.5亿元、19.2亿元、24.5亿元及17.7亿元,研发占比收入的比例逐年增长,甚至在2021年上半年超过了公司营收。
而具体研发投入中,员工薪资又占了大头。今年上半年,仅该项支出就达到了12.9亿元,占公司研发投入的72.5%,更是占营收的77.8%。
持续的投入也带来了丰厚的技术实力上的回报。据悉,自成立以来,商汤在各项工作全球竞赛中已获得超过70个冠军,发表过600余篇顶级学术论文,并拥有8000个专利及专利申请。
那么,商汤科技在研发方面的持续高投入能否转化为商业价值?
此前招股书中用很大的篇幅介绍了商汤专有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SenseCore商汤AI大装置。包括其算力层(AI芯片及处理卡+AIDC+AI传感器)+平台层(模型生产+训练平台+数据平台)+算法层(算法工具箱+开源框架),简而言之,商汤在多条战线上研发的技术积累,最终汇聚成为AI大装置。大装置解决了AI行业什么问题?答案是AI通用化,即工业化量产问题。近几年,商汤的毛利率从2018年的56.5%飙升至2020年的72.1%,远超业内其他公司的水平,商汤招股书中也将此归功于AI大装置带来的规模效应对研发效率的提升。
基于SenseCore商汤AI大装置为核心基座,商汤提供通用化的AI-as-a-Service能力,目前已覆盖AI在各垂直场景中的应用,主要拥有四个方向的产品,分别是面向智慧商业场景的方舟企业开放平台、面向智慧城市的方舟城市开放平台、面向智慧生活的SenseME、SenseMARS及SenseCare,以及面向智能汽车的SenseAuto(商汤绝影智能汽车平台)。
据最新披露的聆讯后资料显示,2021年上半年,商汤上述四大业务板块的客户分别有635名、119名、155名及13名。智慧商业、智慧城市贡献的营收分别为39%和47%,智慧生活与智慧汽车业务营收占比则在10%以下。
虽然商汤智慧汽车业务营收占比目前来看较小,但随着其产品的逐步“上车”,未来或将迎来营收爆发。
今年上海车展,商汤科技首次完整展示了SenseAutoCabin智能车舱解决方案,包括DMS(驾驶员感知系统)、OMS(乘客感知系统)、无感解锁车门、虚拟行车伴侣和车内AR娱乐功能等,还发布了面向智能驾驶的解决方案SenseAutoPilot,其中包括SenseAutoPilot-P驾驶领航方案及SenseAutoPilot-V前视感知方案。基于商汤科技在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方面的原创技术,包括激光雷达感知技术以及基于多模态的目标意图预测技术等,该解决方案可实现全场景视觉感知能力。
据商汤透露,截至2021年6月30日,该公司已拥有累计30多家国内外汽车企业客户,成为50多个车型的供应商,在未来数年内将向2000多万辆汽车提供绝影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