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世于两年前宣布将继续推进碳化硅芯片研发并实现量产。为此,博世自主开发了极为复杂的制造工艺流程,并于2021年初开始生产用于客户验证的样品。博世集团董事会成员Harald Kroeger透露,得益于电动出行领域的蓬勃发展,博世接到了相当多的碳化硅半导体订单。
而为满足相关产能需求,博世已于今年在罗伊特林根晶圆工厂增建了1000平方米无尘车间。另按照规划,到2023年底,博世还将新建3000平方米无尘车间。新建的无尘车间将配备前沿的生产设施,并使用自主开发的制造工艺生产碳化硅半导体。
目前银行网点有两种重要的发展趋势,线下物理网点不断减少的同时,各家银行都在积极运用科技手段开展转型。在无人化的大趋势下,远程银行作为科技推动传统客服中心的转型新业态,正在肩负更多的使命。
具体来看,言犀VTM数字员工解决方案,借助京东言犀的AI能力助力传统服务渠道,为用户提供全天候的“3A“级金融服务,有效解决了远程柜员接待能力不足的问题,为传统服务网点和无人网点建立了人资调配的通道;另外,在区域客户的渗透方面,将通过便捷易操作的服务及与VTM、APP等终端的互通,为适老化能力的建设和乡村金融服务的街乡级渗透提供新路径。
在技术上,言犀应用虚拟人像实时合成技术塑造了拟人化程度高的人物形象,并通过融合式交互形态与业务系统进行深度耦合,三通道对话支持形态突破了数字人系统与客户、业务系统、风险监控系统的三通道对话模式的壁垒,帮助客户建立起语音自助式人机交互模式,并为客户进行安全的业务办理保驾护航。
言犀自主研发的虚拟人像实时合成技术结合AI和计算机图形学自主研发,具备基于深度学习生成算法实现的2D及超写实、高精度3D数字员工驱动方案,音唇精准同步;表情丰富逼真,具有高泛化、低延迟的特点,适用于高并发实时交互场景。同时,在VTM硬件性能有限、多模块运行CPU负载较高的情况下,言犀对算法进行了效率方面的优化,STA数字人模块CPU占用率降低近50%,进而提高了渲染效果和散热。
Ingenlath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极星不太确定极星3的系统是否具备L3级或L4级自动驾驶功能,但他认为,这是极星“向自动驾驶时代迈出的一大步”。
极星还在开发自己的电动平台——“定制铝制空间框架平台架构”(bespoke aluminum spaceframe platform architecture),此前该公司一直与沃尔沃汽车共享平台。极星预计新平台将在极星5上首次亮相。
Ingenlath表示,开发自己的平台对极星至关重要,这样在推出新车型时就不必在汽车设计上做出妥协。他以去年的Precept概念车为例,说明了如何在一个独特的平台上构建不同的设计。他还表示,“如果我们把它放到我们团队的一个批量生产平台上,我们肯定需要对最后的设计成果妥协。”
极星表示,到2022年底,该公司将把全球的展厅数量从目前的86个增加到150个,其中,该公司在美国的展厅数量将从目前的25个增加到38个,到2023年,该公司在美国的展厅数量将增加到50个。该公司还将在销量较低的市场开设“销售办事处”,并在一些市场与“当地有经验的合作伙伴”开展进口业务。
极星扩大其展厅网络的规模,希望在未来几年大幅增长其全球销量。极星表示,该公司预计到2025年年销量可能会达到29万辆,同时,在2023年年底前将全球业务扩展到30个市场。极星4 SUV计划在2023年推出,极星 5 GT计划在2024年推出。极星预计,到2025年左右,该公司40%的销量将来自欧洲,北美和亚洲各占30%。
此外,博世还提到,未来其计划使用200毫米晶圆制造碳化硅半导体。相比于如今使用的150毫米晶圆,使用200毫米晶圆能够带来可观的规模效益。毕竟,单个晶圆需花费数月时间才能在无数机器设备中完成上百个工艺步骤。Harald Kroeger表示:“使用大尺寸晶圆进行生产能在一个生产周期内制造更多芯片,进而满足更多客户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