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为现代社会提供大量能源的锂离子电池相比,锂硫电池更轻,每重量提供的能量高达5倍,尤其适合用于电动汽车。对于这些应用来说,能量密度是一个关键问题,因为电动汽车、卡车尤其是飞机的续航里程都受到它们所用的非常重的电池组所能容纳能量的限制。
这项新研究的论文第一作者Hui Zhang博士指出:“锂硫电池比市面上现有的锂离子电池能储存更多的能量。用数字来说,一辆使用锂离子电池的电动汽车在需要充电前可平均行驶300公里。而得益于锂硫电池能够提供的更好的能量存储,它应该有可能增加到500公里。”
虽然下一代锂硫电池的潜力是显而易见的,但研究其稳定性的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解决问题,因为稳定性可能会导致关键部件迅速恶化、设备迅速失效。这项新研究是由冲绳科学技术研究生院的材料科学家展开,他们的目标是聚硫化物--会显著降低电池寿命--的形成。
在电池内部,锂和硫之间的化学反应首先会产生锂多硫化物,然后往往会迅速溶解成会带来麻烦的多硫化物。在一个完美的锂-硫电池中,多硫化物锂需要尽快转化为硫化锂或过硫化锂,而该团队表示,他们已经开发出了一种可以加快进程的东西。
据了解,科学家们使用碳纳米管创造了一个纳米级多孔海绵并在其表面涂上氮化钛和二氧化钛,这提供了一些有用的特性。氮化钛有助于加速多硫化物锂向成品的转化,而二氧化钛则吸收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任何多余的多硫化物。
这项研究的论文第二作者Luis Ono博士表示:“通过利用这两种材料,我们开发了一种成本低且易于应用的混合材料。我们发现,它在改善电池性能方面有着出色的能力。”
跟不使用混合海绵材料的电池相比,该电池表现出了更好的性能且充电时间更短、充电间隔时间更长--这一切要得益于其高比容量,而更重要的是,更长的整体寿命--它能承受200次的循环且不会发生效率损失。
按照分类,高精地图可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在自动驾驶应用中,静态高精地图能对道路细节信息和车辆信息进行全面分析,从而准确完成转向、制动、爬坡等任务;而动态高精地图则能对道路拥堵、道路施工、交通事故、交通管制、天气情况等动态信息进行实时掌握,通过协助决策让行车变得安全。
相比传统导航地图,高精地图不单拥有高精度的坐标,同时还有详细的道路形状、车道信息、航向、曲率等数据信息;当与大数据、人工智能一起应用时,高精地图还能提供实时数据辅助决策,从而让汽车变得更加智能和安全。基于此,眼下高清地图早已摆脱简单地图的固有属性,正成为全面的智能产品。
对于自动驾驶领域的企业来说,高精地图是自动驾驶技术发展的一道壁垒,以及企业自身实力的一种证明。只有打破了这堵墙,自动驾驶才能迈入智能化和安全化,反之则将止步不前。 而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高精地图背后承载的则更多是服务。高精地图的加速应用,以及大数据、云计算等的愈发成熟,让未来每个人在地图上留下的地理信息都能记录在云端,这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是重要的数据资源。
此外,对于城市治理和交通管理来说,高精地图通过与车辆的相互配合,一定程度上也展示出了城市基础设施或者交通管理中不合理甚至有弊病的地方。高精地图配合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未来有望成为城市治理的重要数据来源,推动城市和交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综上,高精地图除了自动驾驶领域之外,其在互联网服务、城市建设、交通管理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也在让其拓展为一个全面化的智能产品。
不过,高精地图并不是谁都能够触及的!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高门槛、高壁垒等,给高精地图带来了极大考验。比如政策上,我国规定申请资质的企业必须同时达到通用标准和相应的专业标准,换言之国内企业参与高精地图发展无法满足相应的标准和资质,可能连门都没法进入。
以及在资源上,地图制作需要实地走访和卫星遥感来完成,不管何种方式都费时、费力、费钱,而高精地图信息采集比普通地图更多、更广,因此所需要的设备也就更先进、更昂贵,所需人力也更多。也就是说,高精地图需要巨额的前期投入,无法负担的企业基本无法进入该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