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这些增加的数据交互,物联网还将客户体验和客户期望提升到一个新的直观水平。随着对消费者购买行为或生产线瓶颈等因素的理解能力增强,所有类型的行业都需要制造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最终用户的需求。
随着全球抗击大流行病的继续,物联网应用在提供实时客户服务通信方面的重要性也出现了巨大的飞跃。只有一个大问题——大多数交流并没有那么有用。
在收集和分析数据方面,智能物联网设备只是难题的一部分。如果没有正确的输出和分发渠道,人与物之间的通信通常会变得毫无意义或无效。
通信平台即服务(CPaaS)行业正在推动物联网制造商提前几年思考每个设备如何进行通信以连接人和物体,从而形成更好、更有凝聚力的通信和对话。目标是让物联网设备和传感器在正确的时间通过他们的首选渠道将正确的信息传递给正确的人(即最终用户)。
通过对通信体验的更多控制,公司可以解锁多个参与渠道并实现必要的安全性和合规性。然而,当我们在“新常态”下运营时,企业加强他们的数字全渠道客户参与是很重要的。
还有另一个大问题——缺乏对更多用例的可见性。因此,与其急于尽快将产品送到生产线,C级需要退后一步,弄清楚该设备如何进行通信。我来举个例子。
想想一辆车。OnStar知道如何通过短信或语音与司机沟通。汽车还有其他基本的通信方式,但这就是它止步之处。制造商可以考虑汽车中的设备如何在AirPlay之类的东西之外进行交互。想想电池电量低或液位低,或者前灯熄灭。这些都是目前还不存在的可用用例。
如果这一切都是真的,管理层可以将他们的一些战略思考转变为“我们如何让这个设备传递有意义的沟通?”而不是“我们如何让这个设备尽可能多地交流?”在不需要或不适合的情况下,人类已经变得很擅长忽略Alexa的评论或Nest的通知。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逐渐走向成熟,新一轮汽车产业变革正式转入以智能化和网联化为主导的下半场。放眼市场,当前无论整车厂还是零部件企业,纷纷将智能网联当作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的重要抓手,构筑企业发展护城河,联合汽车电子亦不例外。
面对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新趋势,在熊伟铭总经理提出的“两化两新”战略(即电动化、智能网联化、新架构、新软件)指引下,进一步调整组织架构,原有的电子控制器与车身电子业务部门整合为新的“跨域控制业务部”,并组建技术研发“新中台”,以协同开发面向未来的软硬件产品和服务,加速谋局智能化未来。据该业务部总经理王庆华透露,目前该业务部正在主导开发包括车载计算平台、区域控制器、面向服务的架构SOA等在内的多款智能网联产品,其中部分已经进入规模化量产的关键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