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的座椅、特别的手感、广阔的视野和充满科技感的外形……曾几何时,工控小编也幻想过闭着眼睛“驾车”在大路上飞驰。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钱多多们的“呵护”,自动驾驶汽车早已经落地了。据工控小编了解,宝马、沃尔沃、特斯拉等汽车品牌均开展自动驾驶研究并有成果落地,而非汽车行业的百度、苹果公司也横插一脚。这很能说明问题:自动驾驶汽车会在不久将来普及。影视剧或平台上看到全自动驾驶汽车时代,遥远吗?
该存在在影视剧当中的还是存在在影视剧当中,能够真正体验到全自动驾驶汽车,估计是“猴年马月”了。生活在21世纪前半个世纪的我们,只好嘱咐下一代:自动驾驶普及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有人要问了,为什么这么悲观?
本周二,自动驾驶领头羊Waymo公司CEO John Krafcik在WSJ D.Live技术大会上承认了自动驾驶道路漫长,他说,虽然无人驾驶汽车“真正在这里”,现实中也出现了自动驾驶汽车,但它们还远远没有普及。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自动驾驶技术还没有达到在任何天气和任何条件下都能驾驶的最高等级L5。无独有偶,两天之后另一位硅谷大佬苹果联合创始人Steve Wozniak紧跟话茬:自动驾驶汽车不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实现,并且直言“不相信自动驾驶汽车”。
事实上,不少公司都把2019年作为全自动驾驶汽车投入运营的关键年。一个半月之后就要交作业,心里慌不慌,自己才知道。
特拉斯、Uber等品牌为了自动驾驶汽车的普及所做的努力着实让人感动:
2016年,特斯拉一辆Model S车追尾白色拖车,导致驾驶员丧生。当时特斯拉官方称,拖车侧面是白色的,在太阳强光的照射下导致驾驶者和自动驾驶系统都没有注意到这辆拖车。
今年3月,Uber的自动驾驶车撞上了一名过马路的女子,后期的调查报告显示,自动驾驶软件先是错误地将该女性识别为一个未知物体,然后是一辆车,最后是一辆自行车,最终女子被撞身亡。
机器可以自己做判断,这就是技术宅门经常谈的深度学习。那我们就从技术层面来谈:真的已经成熟到可以完全放开自动驾驶这个地步了吗?
并没有。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算法大拿认为他们可以通过正确的算法提高泛化能力,但是,当我们将图像的几个像素改变时,算法输出的结果就大不同,甚至能将北极熊标记为狒狒、猫鼬或黄鼠狼。我们可以看一段视频来帮助理解:
这也是目前自动驾驶案例多次出现事故的一大原因。
实际上脑袋稍稍清楚的人都知道,自动驾驶只能作为辅助功能,对于这一点,汽车品牌特斯拉做得就比较好。据工控小编了解,特斯拉旗下所谓的具有自动驾驶功能的汽车,也只是具有满足“发现红灯,识别标志,帮助规避发生交通事故”的辅助驾驶技术。苹果公司日前雇佣了特斯拉前高级工程副总裁Doug Field,并在今年招募了其他数十名前特斯拉员工。从Steve Wozniak的观点来看,苹果公司在其造车计划中更加关注开发辅助驾驶技术的汽车,而不是追求完全自动驾驶。这在许多专业人士看来,正是自动驾驶近期或中长期需要走的路。
自动驾驶技术是多种技术的结合体:环境感知技术,导航定位技术,路径规划技术,决策控制技术。根据SAE自动驾驶分类标准,自动驾驶技术可以分为L0-L5六个层级。
目前来看,L5级别的自动驾驶汽车在系统安全性存在较多问题。譬如,自动驾驶汽车软件系统的长时间(2-3年)运行,垃圾数据增多,影响系统稳定,易引发事故。激光、雷达、超声波等主动型测距传感器,驱动电机、电子罗盘、倾角传感器、陀螺仪等传感器的使用年限也是很大的问题。另外,站在用户角度,传统车辆大约使用10年,L5级别的自动驾驶汽车的使用年限则更短,并不经济。
不难看出,在限定场景中,L4级自动驾驶技术可以实现。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仓库中承担各类人物的AGV。但是在状况百出的复杂环境下,单靠机器是行不通的。
目前来看,所谓的自动驾驶汽车95%的智能功能是通过代码实现,这一层面实际上对于我们而言并没有难度,但是真正的智能化依靠的是不需代码限定的剩下的5%,这才是重点。在这方面,人类目前的技术水平并没有办法实现。
本文地址:http://www.yakugen.com.cn/news/show-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