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迎来2021年并准备告别动荡的一年时,让我们展望未来以及将推动未来业务和技术变革的IoT趋势。
在2021年,企业将开始意识到IoT不仅是一种炒作或另一个流行语,而且是一种具有真正改变行业潜力的技术。利用来自多个行业媒体的洞察力和我们自己的内部业务专业知识,我们确定了以下预计在2021年看到的与IoT相关的主要趋势。
使用边缘计算,无需在网络上将数据发送到集中式数据中心,而是在网络边缘进行处理和分析,从而减少了传输时间和延迟。这样就可以近乎实时地访问和分析数据,这是许多需要快速响应的组织的诱人驱动力。边缘计算还减少了带宽成本,因为在源头执行了信息处理,从而减少了到集中式数据中心的数据流量。
海洋牧场简单的来说,就是通过规模化渔业设施和系统化管理体制,利用自然的海洋生态环境,对鱼、虾、贝、藻等海洋资源进行有计划和有目的的海上放养,对于水产资源的产量增加,以及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对于大众来说,海洋牧场的出现降低了海产品消费门槛,让更多人拥有了品尝水产饕餮的机会。
我国海洋牧场的历史其实并不算短,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已经开始建设,并且在当时收获了不错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而随着近几年的发展,我国在海洋牧场的建设上更加重视环境因素的影响,并且养殖范围和涉及的水产资源类型也有了显著增加。
但是,我国的海洋牧场同样存在问题。一方面,总体上来说,我国的海洋牧场建设仍处于人工鱼礁建设和增殖放流的阶段,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针对海参、鱼类等众多海洋生物长势观测,还欠缺一套能够实现实时、智能监测的手段。
不过最近,这一问题似乎得到了解决。近日,国内第一艘海洋牧场养殖观测无人船在山东省威海市德明海洋牧场进行了海试并交付使用。据悉,该无人船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搭载有水下机器人。船体采用手持智能控制器操作,支持2级海况下的多路径点自主巡航;水下机器人下潜深度达50米,能够实现水下高清视频的拍摄及画面传输。解决了海洋牧场水下情况实时、智能监测的难题。
此外,这项技术如果能够普及并且发展起来,对于“海洋农牧化”的进一步发展,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生态渔业的关键在于海洋生态的保护以及水产资源产量的控制。这对于养殖环境的把控有着非常高的要求。传统海洋牧场,针对环境的介入有限,因此为了维系养殖环境的平衡,对于养殖物的种类以及牧场范围都有一定的限制。而随着水下实时监测技术的成熟,意味着我们对于水下环境的把控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升,这有利于进一步发展相关养殖技术,适当的增加水产资源类型以及养殖范围。
为了应对COVID-19大流行,许多制造商、分销商、公用事业和制药公司不得不调整其策略并快速跟踪其数字化转型工作,以适应需要远程工作的新法规。
以前未连接的资产已连接起来,以实现远程操作和继续服务客户。预计到2021年,我们将继续看到IoT等技术用于与设备和资产远程监控相关的用例的采用率的增长。
根据Vanson Bourne研究报告,过去三年中有82%的公司经历了计划外的停机时间,停机时间造成的损失可能很高,估计相当于每小时损失25万美元。
其实,维护是针对故障做出的反应性维护,尽管最初是较便宜的解决方案,但这可能是最不利于财务的方法。此后,许多组织采用了预防性维护程序,该程序依赖于设备的定期计划维护。
预测性维护是利用从控制系统和连接的传感器收集的数据的新方法。有了正确的数据,企业可以跟踪设备和机械磨损的关键指标,以预测和预防计划外的停机时间以及昂贵的维护费用。
在2021年,我们将看到战略向预测性维护的更大转变,以改善运营并优化成本。
数字孪生理论于2002年首次被概念化。数字孪生是过程、对象或系统的虚拟表示,其功能与现实生活中的对象相同。我们期望随着互联资产的增长,数字孪生也将获得牵引力,以数字孪生格式可视化来自互联传感器的所有数据点,从而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物理对象的性能并提供对潜在问题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