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机器人发展的特点

   2022-03-11 工业品商城113
核心提示:骨科手术机器人主要用于脊柱、膝关节和髋关节等假体置换和修复手术,由精准定位系统和操作系统组成,能有效提高手术精准度,缩小创伤面积,减轻病人疼痛以及延长植入假体的使用寿命,同时可由医生远程操作,极大地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骨科手术极为危险,特别是关于脊柱的手术,一个不好切断了神经,患者很可能就半身
        骨科手术机器人主要用于脊柱、膝关节和髋关节等假体置换和修复手术,由精准定位系统和操作系统组成,能有效提高手术精准度,缩小创伤面积,减轻病人疼痛以及延长植入假体的使用寿命,同时可由医生远程操作,极大地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骨科手术极为危险,特别是关于脊柱的手术,一个不好切断了神经,患者很可能就半身瘫痪了,传统的骨科手术,只能依赖主刀医生的经验和对手臂肌肉的控制,以及对解剖结构的空间认识,存在手术精度低、风险高、创伤大、恢复慢等问题,而通过骨科手术机器人却能避免这些问题,所以骨科手术对相应的机器人需求迫切。
  另外我国老龄化问题难以避免,2020年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了2.48亿,占人口总数的17%,接下来我国还将进入快速老龄化期,预计2040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将占人口比例的20%以上。
  老年人衰退,容易出现骨科疾病,据《中国外科年鉴》显示,中国每年骨创伤病例高达2000万个,其中79.35%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此外,我国学习与工作压力较大,同时普遍缺乏对脊柱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导致脊柱领域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如椎病、骨质疏松、腰椎间盘突出等病症,有着发病年龄不断下降的趋势,以脊柱侧弯为例,在10到16岁年龄段的发病率已经高达2%-3%。
  种种问题,让我国对于骨科手术机器人的需求不断增加,也让骨科行业持续高度景气,数据显示,2019年骨科植入市场规模就已高达304亿元,增长率为16.03%。
  手术机器人具有高稳定性、高精度、手术微创等优点,对于像骨科手术这类难度极高的手术来说,几乎是刚需,之所以发展缓慢,在于其拥有难以攻克的痛点。
  首先就是居高不下的价格,限制着骨科手术机器人的推广。
  据国内骨科机器人领先企业天智航披露,一台设备的终端价在1000万元左右,再加上其他配套设备,最终成本高达1500万元以上,使得有能力装配骨科机器人的亿元仅限于部分三甲医院。
  而骨科机器人的高成本自然也会被分摊到患者身上,据了解,天智航所研发的能够开展四肢、骨盆骨折以及脊柱全节段手术的骨科机器人系统——天玑,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手术开机费约为两万元,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骨科机器人的使用。
  其次则是骨科机器人的技术门槛很高,使得研发、应用的周期很长,进步缓慢。
  骨科手术机器人几乎就是高端医疗器械技术的顶点,对设备的性能、技术参数、安全性等要求都非常高,核心技术难度大导致研发周期长,因此有人说,在骨科手术机器人领域,根本没有弯道超车,也不存在所谓的黑马,每一款产品的面世都需要经历10年以上的研发周期。
  最后是商业模式依然没有走通,让企业的盈利能力很低,进一步降低了骨科机器人技术进步的速度。
  骨科机器人的研发投入非常高昂,并且因为要求高,导致落地应用周期很长,进一步抬高了成本,结果就是每一台设备的售价都高达千万,售卖数量自然不多,以天智航为例,今年上半年仅卖出17台,而这也已经算是好成绩了。
  销量的不理想,让企业很难盈利,据天智航披露,2020年营收1.36亿,净利润亏损5527万,今年上半年营收7639.66万元,净利润亏损3870.68万元,亏损态势依然难以缓解。
  事实上,以目前的骨科手术机器人市场而言,单纯靠售卖设备和消耗器件是十分难盈利的,除非是获得了垄断的地位,就像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一般,但这对于尚处于发展初期的国产手术机器人企业来说,明显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能改变商业模式以缓解亏损状况,目前天智航在推行向医疗机构提供骨科机器人及技术支持,收取相应的服务费以及耗材收入的模式,但结果如何,仍未可知。
  我国一直非常支持骨科手术机器人的发展,并发布了一系列政策,例如《骨科机器人行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就明确要求到2020年骨科机器人行业将增加30%。
  还有今年2月工信部发布的《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征求意见稿中,将手术机器人列为重点发展领域,再加上此次将骨科机器人纳入医保,足以看出国家层面对骨科机器人发展的大力支持。
  政策的利好以及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也在吸引跨国巨头纷纷布局中国骨科机器人市场,例如直观复星、史赛克、美敦力等等。
  同时国内的企业也不遑多让,纷纷布局骨科机器人,包括天智航、微创医疗、山东威高键嘉机器人、三坛医疗、鑫君特、罗森博特等,一场乱战正在到来。
  目前骨科机器人主要应用于脊柱和关节领域,这两者的市场增长最快,竞争也显得更为激烈。
  在脊柱领域,国内有天智航已取证上市,占据了相当的市场份额,国外则是美敦力Mazor处于优势地位,紧随其后的还有史赛克、捷迈邦美、NuVasive等也不容小觑。
  在关节领域,国内目前还没有领先企业,国外的则是史赛克的Mako关节手术机器人系统在广泛应用,是目前唯一在国内能开展关节置换的骨科手术机器人。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