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加速布局,自主品牌爆发力凸显

   2022-03-11 工业品商城169
核心提示:  此前,HUD前装市场基本被日本精机、德国大陆、日本电装、伟世通等国外巨头垄断,且竞争格局高度集中,前五名企业市场份额超95%。近三年,随着国内智能驾驶技术商业化落地加快,不少自主品牌供应商开始崭露头角,且爆发力十足,如华阳、未来黑科技、水晶光电、锐思华创等。当中,以华阳综合实力很强。  对于华阳快速成
    此前,HUD前装市场基本被日本精机、德国大陆、日本电装、伟世通等国外巨头垄断,且竞争格局高度集中,前五名企业市场份额超95%。近三年,随着国内智能驾驶技术商业化落地加快,不少自主品牌供应商开始崭露头角,且爆发力十足,如华阳、未来黑科技、水晶光电、锐思华创等。当中,以华阳综合实力很强。
  对于华阳快速成长原因,盖世汽车基于张环宇的受访信息,总结为以下几点:
  首先,企业居安思危,在技术上进行了较早储备。资料显示,华阳集团早在2012年便启动了HUD项目。目前已形成涵盖光学、软件、结构及电子等多学科的HUD研发技术团队,产品涵盖C-HUD、W-HUD和AR-HUD三大领域,且拥有成熟的解决方案。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数据显示,2021上半年W-HUD供应商市场份额方面(依据上险量统计),日本精机、电装、华阳排名前三。其中,华阳市场份额增速明显。8月13日,华阳集团(002906.SZ)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HUD产品已在长城多款车型、东风日产启辰星上量产,公司持续拓展新客户,今年以来获得长城、长安、广汽、北汽、奇瑞、越南VINFAST等客户的新项目。
  对于华阳快速成长原因,盖世汽车基于张环宇的受访信息,总结为以下几点:
  首先,企业居安思危,在技术上进行了较早储备。资料显示,华阳集团早在2012年便启动了HUD项目。目前已形成涵盖光学、软件、结构及电子等多学科的HUD研发技术团队,产品涵盖C-HUD、W-HUD和AR-HUD三大领域,且拥有成熟的解决方案。
  其次,华阳集团在汽车行业领域20余年的积累,使其拥有丰富的客户资源以及成熟的上游供应链资源。此外,良好的口碑及其他产品线规模化效应,使企业在HUD市场需求量无论是多还是少的情况下,都能够快速响应。
  再者,生产制造方面,华阳自身拥有工业自动化事业部(现已独立为华阳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是华阳多媒体的全资子公司),该事业部除了服务华阳内部外,还为其他企业和行业提供成熟的自动化生产及物流解决方案。凭借此优势,华阳可以很快协调搭建起来相关生产线以响应HUD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
  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正是在技术、供应链、生产等方面的及早储备,当HUD市场风口到来时,华阳才能抓住机遇,呈现快速增长之势。尤其是现阶段车型研发周期缩短,更新迭代速度加快,车企对供应商的响应能力和反应速度提出了较高要求,这也是华阳的核心优势之一。
  从目前HUD产品配套情况来看,W-HUD依然是主流,占比超过90%。不过,从技术发展走向看,AR-HUD因成像区域更大、投射距离更远且可与真实驾驶道路环境高度融合,正受到越来越多车企的青睐,成为市场新的增长点。
  2021年以来,不少车企陆续宣布在新车中配置AR-HUD产品,当中包括奔驰S级、奥迪Q4 e-tron、大众ID系列以及一汽红旗E-HS9和长城摩卡等。此外,据悉,广汽、长安、奇瑞等也在计划搭载AR-HUD。
  在技术研发层面,各大HUD供应商亦纷纷加码。日本精机、大陆等国际零部件巨头因起步较早,目前已进入量产阶段。国内供应商亦不甘落后,据了解,华阳基于DLP及TFT方案的AR-HUD将于今年四季度实现量产。
  “国内外厂商在AR-HUD研发和推广上,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因此技术差距很小。”张环宇表示。
  不过,面对即将到来的市场风口,张环宇强调,AR-HUD目前在技术上依然面临一定挑战,有些参数存在一定的风险,例如阳光倒灌等。“由于AR-HUD涉及到安全问题,所以我们在合作时会与客户进行紧密沟通并提出中肯意见,提供有保障的产品,尽量规避风险。”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