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机器人科技与产业发展要强化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

   2022-03-21 工业品商城81
核心提示:  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国企业积极将创新技术应用到机器人中,不断丰富充实机器人的产品性能,机器视觉技术让机器人拥有了慧眼,5G、云计算技术让机器人的计算能力大幅度提升,具有更加聪明的大脑。智能传感技术让机器人能够敏锐感知周
   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国企业积极将创新技术应用到机器人中,不断丰富充实机器人的产品性能,机器视觉技术让机器人拥有了慧眼,5G、云计算技术让机器人的计算能力大幅度提升,具有更加聪明的大脑。智能传感技术让机器人能够敏锐感知周边环境,一些以前只能在科幻电影中出现的场景走进了我们的现实生活。
  在机器人技术创新发展的同时,机器人产业日益成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占全球的44%,2016年至2020年产量从7.2万套快速增长到21.2万套,年均增长31%。医疗、养老、教育等行业智能化需求持续释放,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蕴藏巨大发展潜力,2020年全国规模以上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制造企业营业收入529亿元,同比增长41%。其中,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的使用场景持续扩展,需求潜力巨大。预计2021年,我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302.6亿元,高于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增速;我国特种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90.7亿元,增速达到36.3%,高于全球水平。
  我国机器人产业总体尚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很多关键核心技术仍然有待进一步突破,高端供给仍然不足,行业应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演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与机器人技术深度融合,机器人产业迎来升级换代、跨越发展的窗口期。突破机器人系统开发等共性技术,研发仿生感知与认知等前沿技术,推进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提高机器人智能化和网络化水平。同时,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在减速器、控制系统、伺服电机等关键核心零部件等方面筑牢发展基础,推动用产学研联合攻关,提升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的功能、性能和可靠性。未来机器人科技与产业发展要强化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提升原创能力,不断拓展机器人创新的广度、深度、速度、精度。
    事实上,这种发展模式也确实收获了不小的成果。一方面,目前已经有不少清洁能源被运用起来,而像风力发电、潮汐发电等运用自然现象完成能源生产的技术,在不少地区甚至已经成为了主要的供能形式。另一方面,在政策支持以及技术发展的双重保证下,许多领域已经开始了传统能源向新能源转化的过程。而在这之中,新能源汽车便是具有代表性的一个。
  目前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4类,分别是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纯电动车、燃料电池电动车、其他新能源汽车。其中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和纯电动车已经逐渐开始普及,一方面大部分地区公共交通已经开始采用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和纯电动车;另一方面在政策扶持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和纯电动车也成为了消费者购买私家车提供了新选择。此外,虽然燃料电池电动车和其他新能源车还处于发展阶段,但是伴随着“绿氢”计划的推进以及钠电池技术的不断突破,这两类新能源汽车也充满机遇。
  甚至从某种程度来说,就目前的能源发展来看,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发展或许不需要担心能源问题。那么是不是说新能源汽车发展就非常顺利呢?答案是否定的。根据相关数据显示,仅2021年上半年,全球不同国家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汽车产量下降情况,其中新能源汽车尤为明显。而其中的原因来源于另一项关键技术——芯片。
  尽管我们总是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与能源发展联系在一起,但是实际上,网联化、智能化作为汽车行业的发展方向同样也是影响新能源汽车的关键,并且由于电动的特点,在智能化上,电动汽车的实际需求会更高。而想要实现这方面的发展,芯片便是关键。
  而芯片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领域,它介于高产能与低产能之间。为什么这么说?一方面,芯片作为信息化时代技术发展的基础,其实发展速度非常快,而世界范围内,拥有自主芯片设计能力的企业其实非常多,加上如今各种信息化产业企业、科技企业涉足新能源汽车领域,可供尝试的芯片方案其实非常丰富。
  但是另一方面,芯片生产的技术要求非常高,即便在世界范围内,能实现高端芯片生产的企业也屈指可数,这便意味着,在芯片生产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技术垄断。而这种垄断不但限制了部分国家的芯片开发进度,更影响着汽车芯片的供应。事实上,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汽车芯片的需求量是不断上涨的,这也导致了“芯片荒”的产生。加上一些国家之间的技术角逐,许多时候设计出来的芯片不但很难得到生产并投入使用,甚至连常规的用于商品的芯片都存在缺货的情况。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