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的市场积累,和中国制造业的升级转向是相辅相成的。中国工业机器人发展之初,依靠大体量的汽车制造和3C电子实现了最早的积累,随着新能源、光伏、电池等领域生产需求激增,机器人又进一步打开了市场。而如今智能化大背景之下,机器人又将迎来更大规模的市场扩张。这些,都是机器人爆发式增长的基础。
中国机器人企业,在长期发展中涌现了新松、新时达、埃斯顿、拓斯达为代表的企业,在今年一季度报告中,营收均达到两位数,有预测表明,中国工业机器人,即将进入“国产替代”的窗口期。
2020年,工业机器人市场因新冠疫情出现波动,然而中国机器人装机量却达到了16.7万台,全球占比44%。中国的机器人市场,正在影响全球工业机器人产业的走向。
在巨大的市场吸引和驱动之下,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身机器人产业,工业机器人的自主发展之路正在越走越宽。去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达到23.7万台,今年8月,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57.4%,1至8月产量同比增长63.9%。
国产机器人入场之前,机器人还是“四大家族”的天下。ABB凭借机器人的整体性、细节操作以及全面的运动控制系统,非常适合精密加工。库卡凭借开发式操作系统和能干苦力,占据了很多汽车生产线,发那科凭借“短小精悍”弥补了很多需求,而安川电机依靠电机和变频器等核心部件打下了一片天地。
工业机器人应用中,约40%是搬运和上下料,20%是焊接和钎焊。凭借中低端的小负载焊接机器人,以及物流机器人打开市场,凭借物美价廉”的竞争优势就是“一步步扩大市场,最终实现了向上发展。
企查查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现存机器人相关企业30.80万家。2020年我国新增机器人相关企业6.98万家,同比增长77.36%,创十年以来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