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伴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转变,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外出而非在家就餐趋势上升,特别是85、90后显著成为在外就餐的餐饮消费主力,进而带动国内餐饮业服务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根据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国内餐饮业同比增速9.4%,受疫情影响,2020年餐饮行业增速放缓,但消费市场依旧恢复较快。
诚然,随着餐饮市场入局者增多,竞争激烈程度不断加深,分得“蛋糕”变小、利润水平不高,将是“新常态”,再加上人口红利逐渐弱化,用工成本居高不下的催化下,这促使餐饮企业纷纷“向内寻找利润空间”,不断加强对“时效和人效”的要求,餐饮的自动化、智能化可谓生逢其时。一些餐饮后厨各种机械臂和智能炒菜锅“煎炒烹炸”,随之配送机器人、烹饪/制作机器人、外卖机器人也能见其身影。
其实,“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在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及智能化、数字化浪潮下,技术变革驱动企业经营方式、生产方式创新,无论是食品饮料加工企业,还是餐饮经营者们,都在通过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探索未来发展的新道路,探寻适合自身的经营、生产模式。
例如软银机器人与擎朗智能日前宣布成为战略合作伙伴,将合作扩大机器人系统在餐饮等服务行业的使用,促进服务效率和生产力的提升;新白鹿的智慧餐厅,利用算法对“人、菜、智能炒菜机、传菜机器人档口”精细、有序调度,全面提升门店的运营及决策能力,降本又提效。还有海底捞、巴奴火锅、外婆家等众多企业纷纷入局,大量机器人火速“上岗”,以缓解用工、经营等带来的成本压力。
此外,为了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风味口感多元化、个性化消费需求,也为了进一步提高餐食制作效率,减少顾客等餐时间,汉堡王日前推出了智能汉堡机,其采用多项创新科技,能够满足30多种汉堡制作工艺,支持9大类30多种物料,实现消费者“我选我味”。另外,该机在制作汉堡时准确投料,原料辅料搭配偏差控制在5%以内,品控稳定性更高,进而确保汉堡标准化的风味口感和制作安全、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