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是受特殊事件影响,餐饮行业经营业态发生巨大变化,越来越多的国内商家开始进行智能化、数字化转型。例如某火锅品牌店利用新技术打造智慧餐厅,由机械臂自动配菜出菜,传菜机器人配合人工分担送餐工作等,突破了传统餐饮行业发展限制,探索利用数字化、智能化的手段来提升顾客体验、降本增效和保障食品安全。
现如今,各类无接触应用场景不断涌现,机器人当服务员,不仅能吸引更多客流,还能大大节省餐厅人工成本。不少餐饮业引进配菜机器人、炒菜机器人、传菜机器人、送餐机器人等人工智能技术,不光是追赶潮流,大部分企业还是看到了餐饮服务机器人在未来行业发展上的优势。不过,不排除一些餐饮仅为了营造噱头,博取眼球,而轻忽了餐厅食品安全产业链管控。
餐厅食品安全大于天,日前,由广东广东碧有味餐饮有限公司提出,由广东省食品安全学会归口,广东智源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广东三扬机器人有限公司等数家单位完成了团体标准《机器人餐厅食品安全全产业链管控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的编写,对于推动智能机器人系统标准化、规范化工作,保证餐食质量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笔者从中了解到,该标准明确了原料与辅料、存贮与运输要求、设备与设施、食品安全控制要求等相关方面的规定要求。例如运输冷藏食品、冷冻食品应使用具备温控能力的专用设备;食材运输过程中要注意在途温控;餐厅机器人不应设在易受污染的区域,易于清洁、消毒;根据餐饮食品加工特性,配备适宜的加热、冷却、冷冻等设施等等,从而确保机器人餐厅食品品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