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智慧医疗行业规模已经突破千亿元大关,市场发展呈现出智能化、高效化、规模化高速增长的特点。2020年以来,疫情的暴发给了机器人、5G、自动驾驶、AI等在医疗领域落地的机会,加速了智慧医疗发展进程,与此同时,新基建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也给智慧医疗带来重大利好。
不过,随着智慧医疗的快速推进,适老化新要求也被正式提出。作为医疗行重点服务的人群之一,老年群体目前在我国数量庞大,智慧医疗的快速发展虽然便捷了很多人,但却对老年人“不太友好”。很多老年人不会使用智能设备和互联网,而智慧医疗的发展又减少了医院的人工服务,这使得老年人就医变得困难。
据人民日报文章显示,智慧医疗时代老年人就医问题日益凸显,其中一点就是许多老年人在使用医院自助设备时存在不小的障碍,比如老年人不知如何使用手机挂号、网上预约、自助缴费;在挂号机上不知道如何绑定医保卡;在自助打印机上不知道如何打印检查结果,并且随便碰到点小问题,他们就束手无策了。
同时,目前一些医院的智能自助机器存在字体设置太小、屏幕刷新速度过快等问题,也经常使得老年人还没搞清楚怎么回事,系统就自动退出了,留给老年人反应的时间很少;还有一些医院全面推进智慧医疗,人工服务窗口只留了很少甚至不留,将老年人的就医渠道和选择空间完全压缩,让其就医变得更加艰难。
那么,如何才能让智慧医疗惠及老年群体呢?智能制造网认为,需要在智慧医疗的推广使用中做到以下三点:
其一是从技术层面进行改进。可以考虑加入或开发专门针对老年人的就医平台和远程就诊系统。综合考虑到老年人学习能力较低等问题,将智慧医疗应用设计足够简洁,多添加一些一键直达功能;同时,还要考虑到老年人一些问题,如老花眼、手脚不便等,放大应用中的字体,优化实际应用操作。
其二是从服务层面进行完善。医院不能一刀切全部进行线上服务,还需要针对老年人进行调整。比如一些老年人多发的病症,可以留出一定比例的线下就医号码,给他们留出足够就医空间。同时还要完善医院的人性化、精细化服务,确保有医护工作人员、志愿者等为老年人进行特殊引导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