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观小鹏汽车,XPILOT自2017年开始进入demo阶段,2018年宣告XPILOT 2.0正式产品化落地,2019年XPILOT 2.5开始支持自动变道辅助,2020年XPILOT 3.0开始释放第三级自动驾驶并实现了高速自动驾驶的量产,今年初发布的XPILOT则有了更多进步。在1024科技日上,何小鹏公布的数据显示小鹏汽车的智能辅助驾驶累计行驶里程已经达到了1.09亿公里,智能辅助泊车累计使用次数则为536万次。这一数据让小鹏汽车对在与特斯拉Autopilot的竞争中充满底气。
已经实现了高等级智能辅助驾驶的XPILOT 3.0目前已经拥有1198万公里的NGP智能导航辅助驾驶累计行驶里程,停车场记忆泊车累计记忆路线20731条,高速NGP里程在2021年三季度的渗透率达到了60%。这样的数据让吴新宙可以坚定地表示:“XPILOT 3.0的落地标志着小鹏成为中国唯一完成全栈自研的车企。”
但是这些数据仅仅代表了这一天之前的小鹏XPILOT,对于吴新宙与小鹏汽车来讲,城市场景的落地才标志着智能辅助驾驶下半场的开局,唯有实现了城市场景辅助驾驶的量产并建成全栈闭环能力才算是拿到了一张下半场的入场券。
吴新宙和小鹏的底气在于目前已经实现了首个可量产的厘米级城市地位能力,且不依赖于高精地图、GPS、IMU和轮速仪等已有方案,目前可以全面覆盖城市楼宇、高架桥下和隧道等多个场景,采用了IMU/视觉为纲、GPS为辅的解决方案,具备了更细颗粒读的城市高精地图静态信息与天级更新能力。此外,吴新宙提出的目前行业最强感知融合方案中,感知融合架构完成了以视觉为纲、毫米波雷达和激光雷达为辅的升级,视觉感知网络也完成了从2D检测到3D检测的升级,首次量产的激光雷达也使得这个方案具备了深度信息融合的能力。
从XPILOT 1.0时代开始,小鹏就始终在强调中国交通具备自己的特点:加塞、拥挤、不规则。到了今天,小鹏XPILOT仍然把为城市场景而生的预测与规划作为了重点之一,针对绕行静态物体以及行人、电动车一类交通参与者等城市场景的标志性动作,XPILOT新增了基于全局动态交通信息和静态路网拓扑的策略规划,可以最大程度地解决以往城市道路行驶的困扰。
按照吴新宙的介绍,小鹏在拿到智能辅助驾驶下半场的入场券后,将率先进入下半场,努力达成从智能辅助驾驶到自动驾驶的核心使命。计划中将于明年H1上线的全场景智能辅助驾驶会与XPILOT 4.0硬件全面升级保持同一步调,搞到508 TOPS的ECU算力、800万像素前视双目摄像头以及高度集成的域控制器都将在这一时间点就位。这一切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小鹏汽车可以在下半场的绝对领先身位,这一可以被量化的目标包括到明年底实现高速NGP累计里程1.2亿公里、城市NGP累计里程3500万公里、停车场记忆泊车城市覆盖率90%。
如果用吴新宙的原话给1024科技日上小鹏汽车释放的与XPILOT相关的信息定个调子的话,一句“下半场,我们量产见”或许再合适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