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如同在召唤恶魔

   2022-04-18 工业品商城93
核心提示:就在小鹏汽车1024科技日的前两天,特斯拉宣布在中国大陆开放使用的超级充电站数量正式突破了1000座,超级充电桩超过了7600个,加上超过700个目的地充电站和1750余个目的地充电桩,特斯拉的充电网络已经覆盖了中国360个以上的城市。与此同时,特斯拉在318国道的川藏段建成了收条充电功率最大、海拔最高、里程最长的超充线,
         就在小鹏汽车1024科技日的前两天,特斯拉宣布在中国大陆开放使用的超级充电站数量正式突破了1000座,超级充电桩超过了7600个,加上超过700个目的地充电站和1750余个目的地充电桩,特斯拉的充电网络已经覆盖了中国360个以上的城市。与此同时,特斯拉在318国道的川藏段建成了收条充电功率最大、海拔最高、里程最长的超充线,这条超过2500公里的线路海拔最高处直达珠峰脚下。另一条沿着丝绸之路而建设的充电线路自西安出发,横跨2600公里后直至乌鲁木齐。在东北,一条直通漠河的“极光之旅”线路也为高寒地区的车主提供了便利。海南岛9个城市的16座超级充电站足以满足海南全岛车主自驾出行的充电体验,使其没有后顾之忧。可以说,目前特斯拉在中国大陆的出行补能系统已经做到了横跨东西、纵贯南北。
       作为小鹏出行生态的基础,小鹏从品牌创立伊始便致力于充电网络的建设,目前已经成为自建充电网络最全面的中国汽车品牌,拥有439座品牌超充站和1648座免费充电站。何小鹏表示,未来小鹏汽车将坚持超级充电与全面布局相融合的路线,前者将于车端、桩端与站端同步发力,提升超充的效率与用户体验;后者则将在车主出行大数据基础上持续加力,保障城市圈内的出行补能,并将在高速公路服务区与高速公路出入口周边布设超充网络,让用户在长途出行时不再有补能焦虑。如果何小鹏在两年内将补能网络覆盖全部地级市、主要县级市以及绝大多数高速公路的目标能够顺利实现,小鹏汽车的用户将在出行时获得良好的体验。
      在车端,小鹏发布了中国首个可以兼顾充电速度与续航里程的量产800V高压SiC平台。800V的高电压和充电峰值大于600A的大电流,加上高能量密度与高充电倍率电池,可以实现充电5分钟补充续航200公里的效果。这一平台采用了高压SiC电驱,充电最高效率已经超过了95%,综合效率也超过了89%。
       为了支持车端的这个高压SiC平台,小鹏此次还在桩端发布了首个量产铺设的490kW高压充电桩。这是小鹏能源网络闭环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由于采用了充电枪也冷散热技术,通流能力可以达到670A+,能偶极大地提升充电效率。
       在全国多个地区限电的大背景下,小鹏在此次科技日上还公布了自研的储能充电技术,一次储能能够满足30台车的不间断充电。通过储能超充站与移动储能车两种方式,以削峰填谷的模式,在为用户带来高效补能体验的同时降低电网压力。
       站端、车端、桩端三者同步发力,何小鹏希望“让鹏友没有里程焦虑”。尽管目前在超级充电站的数量上与特斯拉还有一定差距,但考虑到小鹏汽车的品牌历史远比特斯拉要短,后来居上未必没有可能。
       谁想到马斯克转身就造了个Bot出来,就像他曾经在直播里说的那样,造个机器人实在是太简单了,毕竟四个轮的机器人(Model系列)他们可没少造。这个1.72米高、56.6公斤重的机器人和一个普通成年人体型相仿,脸上有一个显示屏可供“看我脸色行事”。给人惊喜的是Tesla Bot的四肢与关节使用了超过40个机电推杆,加上力反馈原理的应用,使得这个机器人的身体平衡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造它出来究竟是为了什么?马斯克没有明说,同时也否认了陪伴机器人的用途,但也保留了无限可能性。吃瓜群众的猜测中包括代替特斯拉工厂中的工人,但是貌似工会会反对;坐着Space X去太空殖民?马斯克又没有画这个饼……
        无独有偶,十几天后小鹏也发布了自己的智能机器人,哦不,马。在早期的宣传中,我们可以看到这匹机器马拥有汽车级别的智能驾驶系统,可以通过摄像头、激光雷达来识别周遭的环境与对象,然后完成地图的构建与路径的规划,从而实现自主运动、目标跟随与自动避障等功能。与Tesla Bot相似,这匹马也采用了创新的机体与关节设计,使其具备了独具一格的小马造型与优雅步态。按照在发布时的说法,这匹机器马是个负重运输小能手,搭配专用的装载配件后就可以在你取货、逛街、夜跑、远足的时候提供托运功能。等等,是不是有点儿耳熟?这就是妥妥的诸葛丞相的木牛流马啊。
        在何小鹏看来,机器马的复杂度远超汽车的无人驾驶,它的无人驾驶需要一步到位,不存在辅助驾驶的过渡。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工程师们采用了360度周身摄像头模组与激光雷达相结合感知系统方案,去识别远比智能汽车需要识别的物体种类多出十几倍的周遭环境中出现的一切,并将路径规划由2D变为3D以适应包括上楼梯等复杂地形,更要通过视觉辅助完成与人和环境的多样交互。除此之外,机器马还要实现人脸识别、体态识别与声纹识别的多模态识别,当三种识别技术融合感知后,就能做到在各类场景中更加智能地识别用户。与此同时,仿生听觉可以实现跨房间声场定位,仿生触觉可以实现人与环境之间的感知新维度,机械臂与灵巧手的结合又可以让其具备物品取放、开关门窗、操作面板等能力,这将极大拓展它的生产力价值。
        马斯克在PayPAL之后将大量资金与精力都投在了SpaceX之上,过去十几年里,它开发了可以部分重复使用的猎鹰1号和猎鹰0号运载火箭,成功完成了多次火箭发射任务,还拿下了美国政府几十亿美元的合同,可以说开启了私营航天的时代。随着马斯克在多个场合提前登陆火星并移民火星的计划,SpaceX也越来越为公众所熟知,甚至帮助马斯克一度重回世界首富的位置。
        这已经是这款被寄予拓展智能出行空间希望的飞行汽车的第六代设计版本——旅航者X2,自2016年第一代单人原型机开始已经安全试飞超过15000次。从设计来看,它的动力模块、电机、电调、桨片、飞控与其他关键机械都是自主设计。航旅者X2采用了400V的飞行高压动力平台设计,有四组电池包互为备份,加上4轴8桨双电机的冗余设计,既保证了动力也能确保安全。从数据上来看,航旅者X2的最大航速为139km/h,最大起飞重量710公斤,最大载重可以达到200公斤。从控制系统来看,它采用了全自主飞控系统和全碳笼式承载式车身,还有整机降落伞出现在配置单中。它的车身采用了轻量化设计,车体重量仅为小鹏P7的一半,这就属实有些出人意料了。
        对于航旅者X2,再多的数据与描述也只能让我们看到一个大概,毕竟它离正式应用还有几年的时间。但是何小鹏对它的定义或许会更清楚一些——通过这款可以陆地驾驶又是安全的低空飞行器,让每个会开车的人都可以掌握飞行的乐趣。让我们再次叫停,耳熟吗?《第五元素》啊,吕克贝松在1997年拍摄的那部科幻电影中的场景或许很快就会变成现实。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